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塘老叟mole1952
石塘老叟mole195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75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2015-11-20 17:25:23)
标签:

移民

寻根

祭祖

文化

旅游

分类: 游记(晋冀鲁豫鄂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移民历史的国家,中央集权的政府为了国家政权的利益,频繁地将民众从人口稠密的地方向人口稀少的区域移。

洪洞的大槐树,就是明代由山西向中原各省移民的标志性纪念物,于是大槐树旅游区也成了山西推介晋山晋美的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原来的大槐树早就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碑刻或者建筑。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实际上,大槐树移民,明朝政府有一点连哄带骗的味道。这里的介绍讲道,政府先是谎称不愿移民的人先到大槐树下登记报到,等到老百姓都来了,再声称凡是登记的一律移民。很多移民是用绳索绑成一大串走的,弄到路上要方便还要叫押解的官兵“解手”,这就是现代许多地方把大小便称作“解手”的由来。大型的浮雕还形象地图解了明朝政府的欺骗手段,规定亲兄弟不得同去一地,弄得他们不得不把烧饭的锅子砸开,各分一片,已做今后会面认亲的信物。然后,在官府的押送下上路。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不由地想起了近在眼前的上世纪的“上山下乡”,当年也是要求知青们到目的地去生根开花结果的。假如没有1976年的“粉碎”行动,这些人的子孙是不是也要来一次“大槐树”下的找寻?

再走下去就是巨大的现代化祭祖活动的场所,气势恢宏但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所有的姓氏都是千篇一律的祖宗牌位,没有来历,没有特点,甚至连郡望和堂号都不知道。仅仅凭着自己的姓氏就拉着人家来拜牌位,有点不够郑重了吧。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洪洞大槐树的“寻根之旅”-山西游之十四

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寻根问祖,当然不错。但是,把好几个省民众的“根”,或者说是“源”都定义于此,就不免有失偏颇。因为大槐树的移民迁徙始于明代,而中国很多家族祖先的迁徙,并不始于明朝,也不始于洪洞。

就以团友们所在的无锡为例,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史记》里的“太伯奔吳”就比洪洞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大槐树要早得多。

作为远来游客,我也确切地知道自己的郡望,千余年前迁锡始祖的迁徙的和后来的繁衍生息过程。

景区一上来就引导着游客对着虚无缥缈的祖宗牌位一个劲地拜,有点过于武断了。

入乡随俗,报给引导员小姐自己的姓氏。虽然并不生僻,一排几个人都摇头不知。然后,我又郑重地在桌子上的纸上写了正楷书法,她们还是说不知。这样也好,省得我拜了。

转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出了半价45元的门票,还被拉着去拜莫名其妙的祖宗牌位,还有人随着捐了多多少少的以祖宗名义收集的款项。这就是洪洞的大槐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