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梅园居然成了《孙子兵法》的诞生地?

(2015-01-27 22:21:04)
标签:

旅游

《孙子兵法》

无锡梅园

小罗浮山

分类: 无锡是个好地方

 
 无锡梅园建园一百周年的时候,《无锡史志》出了一本专集,叫作《无锡梅园诞辰百年纪念专刊》。无锡的梅园,由无锡人写史,再好也不过了。加上时间跨度仅有百年,故人离去尚且不远,当然是颇具史实之严谨的。

 
 
可是,内中有一篇署名穆生的文章,“《孙子兵法》诞于无锡梅园小罗浮山”(以下称“穆文”),实在是一篇狗尾续貂之作。

   
穆文看上去深得适之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的精髓,把数理统计的知识用到了考古学。首先,他由《孙武传略》一书的“田书改姓孙,家族由盛及衰,在内乱中,旁支孙凭奔吴,隐居在吴国罗浮山”。认定孙武著作《孙子兵法》成书于罗浮山。

   
然后,再用“穷举法”,找出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地名“罗浮山”。接着用“排除法”将列举出来的罗浮山一一否定。于是,无锡梅园的小罗浮就成了孙武写兵法的地点。(按照文中的说法,“写”字也许用得不对,因为穆文在讲到“兵书竹简”时,用了一个“刻制”的字眼。并不像所有能看到的历史上遗存的竹简都是用墨汁书写的)。

   
既然知道孙武生活在吴地,竹简又“刻制”于小罗浮山,而其它地方的罗浮山又都被排除了。那么,《孙子兵法》就名正言顺地诞生在才有百年历史的无锡“荣氏梅园”了。

   
然而,穆文忘记了“穷举法”是最不可靠的办法,只要有一处没有列举到,就是有了不实的可能性,而后面的“排除法”也就失去了意义。以中国的版图之广大,历史之悠久,能叫作罗浮山的难道就只有山东乐安,广饶,博兴,广东的粤岳罗浮山和浙江长兴的罗浮山这几处?

   
其实,无锡梅园的小罗浮景点的来历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广东的罗浮山以梅花著称,而建梅园的主人早年在彼经商,羡慕广东罗浮山的梅花,就把旧时梅园的最高点命名为“小罗浮”。这是由于梅园早期开发,只到清末进士徐殿一的旧园原址东山为止,这个海拔高度不足50米的“小罗浮”景点就成了全梅园的最高点。到了第二期开发,才以浒山的念劬塔处为新的最高点。

   
关于“小罗浮”,还有梅园早期文集《梅园豁然洞读书处文存》中蒋元基文《小罗浮记》为证。文中有“小罗浮在招鹤亭北,丘顶一旷场耳。名之曰小罗浮者,以粤有罗浮山,多梅花。今兹丘亦环以梅,而其地小,故名之曰小罗浮焉。”“大罗浮为粤之名山,已千年矣。今小罗浮之开辟不过数年,而四方名人多不远千里之遥而来游者,殆以其地之旷,气之芬,时之温和,有过于罗浮者在也。”由此,小罗浮不过是梅园初建时最高点的一个景点名而已,和“小罗浮山”没有必然联系。

   
穆文中错将景点名“小罗浮”当作“小罗浮山”的山名,还举了山顶的刻石作为证据“从此小罗浮山就不为人知了。但在山北仍然留有古迹遗存,刻有“小罗浮山”三个斗大之字的巨石,重达7吨,至今立在山顶”。实际上,东山最高处的那块石头正是当年建园是点题结穴的刻石,上面的字只有三个,“小罗浮”,而没有那个穆文中最需要的“山”字。这“小罗浮”三个字连同这块巨石,都是到了1917年才有的。原来正面的大字和巨石背面刻的悬崖老梅一枝和画旁的题字“暗香疏影”都出自无锡画家吴观岱的手笔。不过,虽然背面的梅花和题字尚在,正面的“小罗浮”三个大字却在文革中被凿去,现存的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补刻的,比原来的字还小了一点。石头上原字和落款被凿去的印记尚在。居然能把这里的三个大字看作是原来就有“小罗浮山”的证据,实在是对梅园历史的误读。

   
最后,仿穆文的结语“综上所述,孙武的《孙子兵法》应该是诞于无锡梅园小罗浮山。”的行文,也说上一句,综上所述,只要一点就可以证明穆文的结论并无根据,因为无锡梅园只有个景点名叫作“小罗浮”,而没有自战国时期就需要存在的“小罗浮山”。

   
至于《孙子兵法》究竟是在哪里诞生的,可能是在齐地,可能是在吴地。尤其是在苏州近郊的穹窿山上新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孙子著述的纪念地,当地人说“经学术界考证,穹窿山为当年孙武子的隐居地,孙武在此完成了其传世之作——《孙子兵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