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夜游云阳张飞庙(简写本)
(2014-12-24 21:18:06)
某刊物通知,说想发我的《夜游张飞庙》,但又说篇幅过长且图片太多。有点不知道如何处理,因为此类游记都是乘兴而作,有感而发。并不是刻意地追求文化,也不是有意地抒发思想。时过境迁,反倒没了改写的头绪。记得那年高考,语文题目之一是将一篇对某领导的报告的报道文章缩写到多少词以内,无意间发现有点类似。既然当年考试能够靠缩写过关,今天也就照此办理一番吧。取个题目,就叫作《夜游张飞庙(缩写本)》如何?
张飞庙原处云阳县城,由于兴修三峡大坝,旧云阳城已经淹没在三峡水库的库底,水下100多米的地方。所幸的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张飞庙也随着云阳县城迁到了下游32公里的新址。这个拆迁工程可不是众多城市拆迁项目那样的简单,在新的地址上重新再造一座新庙,而是将老张飞庙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全部完整编号,拆下后再到新址按照原有的位置恢复。至于原来的字画雕塑和碑刻与拓片,则一件不少地陈列到了原来的地方。
长江游船过云阳,已是晚饭后。张飞庙就在江边,码头上步行就可到达。虽说是在夜里,暗淡的灯火中,大庙的外观还是现出了它所特有的不凡气度。“江上风清”四个标志性的大字被射灯照明,显得格外醒目。与老张飞庙不同,庙门前少了一块场。庙门有些突兀,上来就是一个石阶垒起的上坡,进门有些吃力。
进得门去一看,好像是从旁门进到前殿,肃穆的前厅,高耸的楼台,顿时觉得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台上一组塑像是一出桃园三结义的戏文,塑像栩栩如生。在略显暗淡的灯光下,仍然不失神采。台前一副木刻屏风,两面都是书法名篇,系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手书唐韩伯庸的《幽兰赋》。两个同船的老游客,虽说是坐错了地方,但也不失为一个色彩的点缀。

绕过戏台,正殿依山而建。沿着两边高大的条石踏跺径拾级而上,板壁的后面大殿三楹。中间是张飞的贴金青铜塑像,两边也是三国戏文中脍炙人口的张飞故事。有长坂退敌,有义释严颜,有怒鞭督邮,最右手边是描写张飞为祭奠关羽而严令限期部下做孝衣,反而被部将暗算,遇害身亡的阆中遇害。由此,张飞身首异处,身体在阆中,首级则被部将带去江东邀功。不想到了云阳地界,东吴已成故事,便随手抛头颅于江中。然头颅又被渔民捞起,所以才在云阳有了张飞庙宇。据说,只有这些雕塑不是老张飞庙里的原版。原因有二,其一是缘于原先的塑像就是建国后的新塑,且已经有些破损,文物价值较低;其二是,原来塑像的创作者还健在,地方上也想请他再做一堂新塑。

右手偏殿,开始并不引我注意。墙上镶嵌着近二十通石刻。定睛一看,竟是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篇末几通,则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前面一篇木板雕刻的说明,边上是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题词,“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彭聚星是清末夔州人,对收集和整理张飞庙的这些书法碑帖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人也是个大书法家。所以,张飞庙的碑刻,拓片,条幅和楹联几乎件件都是稀世文物。
虽然张翼德是个武将,《三国演义》里的描述也都是叱吒风云的武功战绩。整座庙宇则到处都妆点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楹联作品,就好像是古代文物陈列馆。令人目接不暇,唏嘘不语。
开船的时间就要到了,带队的导游小吴已经开始大声催促离开。游船的客人比陆路客人更加可怜,不要说流连忘返,就是多看几眼也成了奢望。不得已,匆匆买了新旧两本说明书,跑步走上登船跳板,向导游报到去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