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郭沫若《蠡园唱答》有感-(原)

(2013-02-24 12:22:33)
标签:

《蠡园唱答》

《岳阳楼记》

园林敲门装

旅游

分类: 无锡是个好地方

湖南的岳阳楼景区推出了一个大看点,能够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游客可以免门票入内。《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又被收入《古文观止》,能够背诵的游人颇多。背诵,就好像是进入岳阳楼景区的敲门砖。据报载无锡的园林人士也得到了启发,企图在蠡园景区搞一个背诵郭沫若的《蠡园唱答》。又说此举尚未实施,如果能够背诵郭的五律诗是不是太简单了,毕竟人家范公的名篇要三百多字呢。

正好到蠡园游览,顺便把郭老先生的应景文章再读了一番,发现很多值得推敲,此篇唱答其实并不都是称赞无锡太湖胜景的。《蠡园唱答》不长,连同序在内不过百五十余字,先照抄在这里:

“蠡园在无锡太湖岸上,园中多假山。初游时颇嫌过于矫揉,作五律一首致贬。继思,劳动创造世界,实别有天地,乃须作一律以自斥。因成唱答:其一,

何用垒山丘,蠡园太矫揉。

亭台亡雅趣,彩色逐时流。

无尽藏抛却,人间世所求。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其二,

汝言殊不然,人力可戡天。

宙合壶中大,花添锦上妍。

琴声随径转,歌唱入云圆。

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

郭氏何时作此文,未及考究,但是从文字来看,形成文字的时间当在上世纪中期大讲“人定胜天”的年代。以前只知道郭沫若赞叹无锡的鼋头渚,“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殊不知此联的出典在此一篇《蠡园唱答》。文人引用文人的诗句,多用春秋笔法,叙其一点,不述其余。拿到了有利的文字,非但不讲究人家文章的全貌和时代背景,而且还要有意地屏蔽其它。所谓“太湖佳绝处”的赞叹,其实只是拿鼋头渚和诗人当时看来“太矫揉,亡雅趣”的蠡园相比较而言。蠡园的人工假山和五里湖的宽窄水面当然不能与在伸向太湖远处的鼋头渚看到的湖光山色,渔帆点点和春涨水面相比。由此一联,不但说了郭老先生曾经贬低过蠡园人工造园的矫揉雅趣,也反过来证明当时题写鼋头渚的“太湖佳绝处”,只不过是相对蠡园风景而言。所以,不能用此篇作入园敲门砖的理由,此其一也。

其二,郭作为跳跃式思维的典范,写了前面的唱以后,不知道受到哪里的启发,又觉得不妥。但是身为文学大家,一首五律既出,又没有理由收回。马上再作一首补救,好似开检讨会自我批评一般。两首诗放在一起,一唱一和,一贬一褒,暴露出诗人曲意迎逢的功力。既然拿了文学大家的文字宣传自己的园林,但又不能驳了文学大家的面子,这当然不能作为入园的敲门砖。

其三,再回到现在宣传蠡园时的文字,多引用《蠡园唱答》的最后一联“ 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而现在的蠡园,多以宣传传说中春秋时范蠡和西施的浪漫情丝为主线,少年时期,孩子们并不懂男女之间的爱情,“崖头问少年”岂不是问错了对象?而且,两首五律,从唱到和,没有一句提到传说中老态龙钟的范蠡和青春年少的西施之间萌发过何等炽烈的爱情。也许,诗人同时也是历史学家,需要一些史实依据才能做得小说般的演绎。就像他写的《屈原》中的屈子受到南后的调戏被贬丢官一样,多少也是有一点史料可考的。所以,拿背诵郭氏的《蠡园唱答》来描述时下以范蠡携西施泛游五湖,荡渔舟深情唱晚的传说作为宣传主线的蠡园,当然也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要拿背诵郭沫若的《蠡园唱答》来作免费进入蠡园的敲门砖,还真的是一个“东施效颦”的可悲举动,弄得不好,连好不容易搞得颇有名气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也要受到连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