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冠军,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约翰.格登教授 -(原创)

(2012-10-11 18:03:50)
标签:

中国

诺贝尔奖

约翰格登

起跑线

生物学

杂谈

分类: 胡说八道

 

     据新闻报导,2012年生物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由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50岁日本教授亚嘛纳卡,和79岁英国教授约翰-格登教授获得。

    关于英国剑桥的约翰.格登教授,英国的《镜报》是以这样的文字开始它的报导的:Nobel Prize winner was told by teacher his dreams of being scientist were "completely ridiculous"。(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被他的老师说他想成为科学家的梦想是彻头彻尾的荒诞)http://www.mirror.co.uk/news/uk-news/sir-john-gurdon-nobel-prize-1367991

   当初15岁的格登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上每每落在同学们的后面,甚至是全年级250名学生的最后一名。立志要当科学家的格登在报考大学时被人说成是异想天开,劝他不要浪费了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当他今天得到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时候,格登把当年他的科学老师的评语公开如下:
  “I believe Gurdon has ideas about becoming a scientist; on his present showing this is quite ridiculous; if he can’t learn simple biological facts he would have no chance of doing the work of a specialist, and it would be a sheer waste of time, both on his part and of those who would have to teach him.”
   试着翻译一下,按照格登目前的表现,我确信他那个想要成为科学家的理想是相当荒谬的。假如他连简单的生物学现象都学不好,他就没有机会做一个专业人员的工作。这将完全浪费他自己的时间,而且也将浪费在这方面教育他的那些人的时间。

    可是今天,事实走到了预言老师的定论之反面。恰恰是这个当年不被科学老师看好的差学生,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假如这个格登教授在现今的中国,情况就两样了。

    首先,中学的成绩一塌糊涂,通不过中国的高考,没办法进入专业的学校去学习他所喜欢的学科。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连参加比赛的资格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夺得冠军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不知道害了多少学生,误导了多少家长,埋没了多少人才。

    第二,中国的教育从来就是循规蹈矩,科学界很少有人称赞想出怪异点子的思想或者是人。做研究实验,总是将实验数据往别人的理论公式上靠,甚至不断地听到许多为了完成论文而伪造假数据的丑闻。 老是讲要有创造性的研究和研究成果,而研究成果的优劣总是要与经济效益的大小挂钩。殊不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能够证明此路不通也是极其有用的成果。使格登教授获奖的创造性的干细胞研究是早在1962年就发表的。像目前中国科技界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直到50年后才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成果的研究,到底有多少人在做,花了多少钱在做?试想,某一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创造性研究的课题,估计要在30年以后才会看到某种实际上的意义,他获得科研经费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