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到香港旅游,位于会展中心前面,面向九龙半岛的紫荆花广场是一个热门的景点。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仪式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英国的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就是在这里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因此,大陆游人到了香港,总要到紫荆花广场去走走,看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的紫荆花旗,在那朵硕大的金灿灿的紫荆花前留个影,爱国的自豪心情油然而生。
然而,英国人是怎么成了香港的主人的呢?他们当年是在哪里进入香港的呢?要了解这段历史,就要去香港岛南端有着自然沙滩的美丽景区--赤柱看看了。
当年英国侵占香港岛时,赤柱有居民两千多人,是全岛人口最多的地方。后来由于香港岛北面的发展和九龙的割让给英国,香港的统治中心才转移到了现在的位置。和大多数香港的路牌不同,赤柱两个字和英文的Stanley是无法对照的,这个Stanley既不是汉字的意译,也不是赤柱的粤语读音。这个Stanley是一个英国人的姓氏,据说此人是当年清朝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时英国的殖民地事务大臣史丹利爵士(Lord
Stanley) 。这一方面是说明赤柱是古已有之的中国的地名,而另一方面却又有个英国人取了英文的地名。由此,赤柱地方的前殖民地遗迹独显。(也有网上说此人是英国前首相,看来又是一个网上谬误的例子)。
赤柱的美不仅仅在于面向大海的半月形的海湾和海景,赤柱的美还在于它的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人文和街市。赤柱市场就好像广州的上下九,无锡的招商城。商品的种类繁多,也不乏讨价还价的余地。由于大陆游客稀少,买客多为西方人,操着英语的买卖双方也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喜欢那些临海建造的酒吧和茶楼,这条街一边是营业时不见门和窗,只见小桌和椅子的厅堂店面,一边就是海边的驳岸和更远的海滩。店家说着流利的英语招揽生意,到了中午时分,食客众多。店堂临街,面向大海,顶上吊装了强劲的冷气机,走过的人都会感觉到凉风袭来。喝喝沁人的啤酒咖啡,吃吃西式海鲜美食,看看滨海礁石美景,好不惬意。
赤柱的美景,还在于古老的英式建筑。不过,可以见到的都不是原版,按照说明,它们原来都在中环等地,那里拆迁造高楼时把建材编号造册,移来重建。其中的美利楼(下面第一张照片的右侧)则是将材料保存了18年以后才在赤柱重建的,难能可贵。
匆匆地走来,匆匆地离去。赤柱,赤柱的历史,赤柱的市场,赤柱的街景,赤柱的建筑,赤柱的海滩,这个大陆游客不大注意的地方,还真的有点令人流连忘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