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无锡西郊的青龙山和其余各大风景点的最大客流是以扫墓和踏青的队伍组成的。由于青龙山公墓历史悠久,又兼风水形胜,再加上无锡的景色宜人,包括远在上海的大批游客都在双休日前来祭祖,顺便踏青。所以,各大公园里满是游人,摩肩擦踵,人头挤挤。
于是,《无锡商报》以扫墓踏青题,配了一篇报道。报道本身倒也没有什么,无非是想说明是日人多,拥挤不堪。问题在于照片的题字,用了一个典型的无锡方言,写作:扫墓踏青“轧足输赢”。

这个“轧”字,在吴语中用得很多,读法也很常见,只是它并不读“轧钢”的zha2,读作
ga。用来形容需要挤一下才能做成某事。紧接着的“足”字,也是很好理解的。
下面的这个“输赢”就让人没法子联想了。明明公墓山上,景区园里人满为患,难道为了个祭扫踏青还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输赢不可?
其实,无锡方言是很有点中文古意的方言,应该讲,它的每一个发音都是有着文字的落脚点的。只是我们现代人普通话讲得多了,几乎没有机会在思考说话时把发音中原有的文字带出来而已。
这个“输赢”,其实应该是“势盈”,所谓“轧足势盈”的意思,就是非常地拥挤,人满到了马上就要有漫出来的势头了,这里的“势”字和“盈”字,形容得恰到好处。四字的读音为:ga
zo si ying。无锡方言的文学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