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百泉景区离新乡市大约30公里,看着网上资料称之为“中原颐和园”,甚是有史(据称起始为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有景(山青水秀,湖名“百泉”喷薄而出,山曰“苏门”渊源流长),既然已经到了新乡,顺路慕名而去。
打的花了几十元,辗转来到景区大门。门票倒也不贵,20元而已。园门巍峨耸立,标牌点睛结穴,一派优秀园林气息。

兴匆匆买好门票,急忙忙走到园内。

迎面一个四角小碑亭,名曰“课桑亭”甚是轻巧。


眼见得又是一个古朴的小亭,倒也是雕梁画栋,颇有一番风味。渐渐步入湖区,不禁大失所望。原本以为,严冬腊月,湖水冰封,虽然看不到百泉喷涌,总也是一片光滑的冰面。没想到,这百泉湖竟然是以一片茅草丛生的干涸湖底映入我的眼帘。


湖心的亭,湖里的桥,只有那些桥墩上的水线述说着遥远的湖水映射的美景。

失去了水的灵动,这块看着像是太湖石的美石,也没有了颜色。

倒是湖岸上的亭台,凸显出昔日的风韵。

湖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庭院,有小桥可达。据称是元人郭子忠的别业,只见得古柏几株,树姿端庄秀丽,分外引人注目。






越过返身再看,倒也有几分古迹之韵。只是这没水的湖,无法用波光倒影衬托小院的秀美。

设想,湖面波光嶙峋,水上小船悠荡,真是“中原颐和园”的美景了。

这张照片是从著名旅游网站上下载而来的,是不是很美呀?


干涸的湖水,裸露的湖床,彻底地打消了我游湖的雅兴,匆匆拍了些照片,循着湖岸归去。出门时向管理的一位老妇打听,假如夏天游玩,湖景是否变化很大?不想老妇回答,此湖上游的水系早已被大型水利工程破坏,百泉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惜可惜云云。呜呼,那些网站上的照片只是个美好的回忆而已了。
来时的出租车仿佛猜到我也不会对无水的百泉留连忘返,静静地等着回头生意。司机看着我笑道,很多人看着旅游的介绍慕名而来,都是乘兴来,败兴归,像你这样逗留半个多小时的还真是不多见呢。辉县返回新乡,返回路费甚低,仅收1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