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


行不过三百米,第一个景观叫做“琅琊墨苑”。比较现代化,收了不少近现代名人名家的墨迹,说是墨迹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家也不限政治流派,林林总总,建了好大的一个院子。

又西行几百米,出现了一个古朴清秀的院落,著名的醉翁亭就在里面。只是这醉翁亭一定不是欧阳先生写的那座,看上去挺现代化的。




眼前的这个“醉翁亭”的梁不是架在斗拱上的,很像现在的民居。天花板也看不到藻井,倒是像我们的住房里的平面吊顶。除了屋顶的瓦片,没有多少古典的东西。号称“天下第一亭”,正应了那句古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左手一边,发现了一块石碑,仔细一读,原来是《滁州重建醉翁亭记》,详细说明了现在的醉翁亭的来历。原来,修复的日期真的很近,2004年。
不过,既然是重建,总还是有本可依,建筑结构从外形上看,还是很有特色的。下面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醉翁亭”





过了这个“醉翁行乐处”,就到了古梅亭。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多前在网上由博友“子不语”的一篇博文引起的讨论。

关于下面这张“古梅亭”的解释,各位可以到我的相片集里《滁州琅琊山》里看大图,文字很清楚。

这古梅据说是欧阳修手植,姑且信之。

“让泉”,《醉翁亭记》中描写颇多。

再向前行,路分两岔,右边是“欧阳修纪念馆”,左边则通向“琅琊古寺”和“南天门”。


欧阳修纪念亭也是一个院落,里面陈列着不少与欧阳先生有关的书法,典籍和塑像。山崖石壁上还有摩崖石刻,可惜光线方向不对,拍摄得很不如意。




山路向左行,经过一个小湖,转过山去,就看到了琅琊古寺。游览古寺,需要拾级而上,山行至此,已经费了不少气力,登临古寺倒有点吃力了。


无梁殿,在山门到天王殿之间山路的右边,也要蹬着台阶才能上去,出乎意料之外,这无梁殿竟是一个道观,释,道两家相隔如此接近,倒是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