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旅游,到迈阿密的游轮码头乘游轮游览是一件很悠闲放松的事。早已订好了船票,从机场乘计程车中午12点进到码头,检票和身份登记后,刷了信用卡的预授权,上船。经过众多船员组成的欢迎队列,走到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行李生就把我们在登船前托付的行李送到了房门口。啊,躺在客房里舒适的床上,先睡上一个美美的午觉,缓和一下一路奔波的疲惫,等着起锚开船的笛声。




我们搭乘的这条大船,是一条挪威藉的豪华游轮,常年游弋在美国的最美海岸城市迈阿密和巴哈马的首都拿骚之间。共有14层甲板,其中6层到10层是客房,11层是剧场和歌舞厅,12层和5,6层有着各种风格的餐厅,酒吧,体操房和娱乐厅,13层是露天甲板和游泳池,14层甲板是全船最高的地方,也比较小,和5层以下的甲板一样,是游客免入的地方。整个游轮就像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星级宾馆。据称,游客容量是3000人,船员2000人。
船码头是一个U形的港湾,U字的两竖就是船停靠系缆的地方。站在高层甲板上向两边望去,迈阿密的游艇湾美景尽收眼底。



还未开船,忽然船上播放了紧急情况下才有的六短一长的信号笛声,广播里也在高声地讲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叫游客们穿戴好救生衣出舱,跟着船员的指引,到指定的甲板位置上集中。我的乘舱钥匙编号是字母P,于是,被指引到P位置。少歇,警报声停了,出来一个船员大声地讲解着救生衣的正确穿法,紧急情况如何登上悬在头顶上的救生艇。原来是一场演习,也是上船后必须完成的科目。看看人家的措施,国内的消防演习就变成了儿童游戏。演习结束,开船的时间也到了,游船静静地离开港湾,向巴哈马驶去。





一直在船头的13层甲板上享受着轮船起航的美丽风景,不经意间看到游客纷纷向12层的游泳池甲板走去。跟着人流上去一看,哎呀,一个热闹非凡的烧烤派对正在开张。空气中弥漫着美国烧烤浓郁的香味,舞台上领舞的小姐们和着震耳欲聋的加勒比风情音乐跳着流行的舞蹈,两张巨大的烧烤平台,一张烤着肉饼,一张烤着肉鸡;后甲板上的酒吧柜台后面,酒保们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兜售他的饮料和酒(酒和某些饮料是需要另外加钱的,可以用房卡付账)。形态是那么地夸张,好像在演戏一般。边上的一个冰激凌制货机则不断地制作着各种不同风味的蛋筒冰激凌,分发给排队等候领取的游客。游客们很快地被类似狂热的气息感染了,纷纷走下泳池边的甲板,扭动着身体,挥舞起双臂,跳起了欢快而有节奏的舞蹈。几百个人随着爵士音乐的引导踏响着光滑的甲板,气氛热烈,场面壮观。不到半个小时,烧烤好的食品已被消耗殆尽,人们又走向后舱的自助餐厅。派对一直延续到入夜,曲终人散。
是夜无事,清晨起了个绝早,想着占个好位置,看看海上的日出。看着看着,巴哈马的首都拿骚就到了。






从来没有认真地读过世界地理,第一次看到拿骚这个地理名词是在《新概念英语》的课本里。它是巴哈马群岛的首都,而这个巴哈马群岛又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样,如果下船,我就到了另一个国家,女皇陛下的英属殖民地。
从美国的游轮上进入巴哈马是不要签证的,这个我早就打听清楚了。但是,如何进入这个国家的边境,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吃过早饭,背起背囊,带好船卡和护照,夫妇二人又要办理入境手续了。
每一个下船的游客,都要在船上的验证机上验证你的船卡,“滴”的一声,你的照片就会显现在显示屏上,核对无误后就可以下船了。事实上,经过舷梯一下到船码头你就踏上了英国女皇所属的土地。不过,就像在国际机场一样,一定要走过入境的关卡,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境。
入境的“手续”异常的简单,那巴哈马的警察只要看到你是从船上下来的游客,马上就默认你可以入境,既没有检查证件,也没有核对身份,糊里糊涂地就进入了英属殖民地,巴哈马的领土。
从美国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海上的航程只用了一个晚上,而从游轮上进入巴哈马,更是简单到仅需从甲板上伸出的舷梯一步迈上码头。




沿着码头上的道路向前走,巴哈马的边境检查没有碰到,热情的巴哈马商人却已经按捺不住做生意的热情,蜂拥而至了。他们不像许多旅游点那样,推销着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他们主要推销的是交通工具的出租。这里不但有出租汽车,出租摩托车和电动车,而且还有提供马车和骑马的服务。总之,能为游客想到的,他们都做到了。在这一轮密集进攻的外面,则是一系列的公交车,出租车的旅游交通一条龙服务。而最外面的最便宜,就是轮渡和游船服务了。


因为预先得到高人指点,我们舍弃了所有这些服务,发扬革命老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自己的两条腿,深入拿骚岛的内部街道,负重向旅游的园地走去。拿骚地处赤道附近,这里的太阳虽然也不会比北京的圆。但由于入射角度的变化,硬是比北京的热了很多。走了不一会,就是汗流浃背了。
小街上的店铺很多,但是许多都是半掩着门,很少有打着OPEN
的标帜的。可能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游客不多的缘故吧。

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有中国人,你看,双龙酒家,多好的牌子呀。街面的内侧,密布着大大小小的住房和商店,这是在沿海公路的一边所看不到的。


再向前走,翻过了这座连接两岛之间的大桥,就进入了主要游览区。如果说海边的风光可以用到“天蓝蓝,海蓝蓝”,恐怕只有在这里看到的才是名副其实。



对面岛上其实就是一个花园,只是不收门票而已。












园子是秀丽的,清水池里的海龟是可爱的,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沙滩,令人流连忘返。看着时间的流逝,返回的时间越来越近,可是回去的路又有点认不出来了。问了当地的警察,可是又被他那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的英语搞得更加糊涂了。我的英语水平,实在是不能和人家的母语相比呀。好在警察热情,快步走到一家酒店的前厅,拿出一张导游图来,手指在上面画着,嘴里向左向右地解释着,使我总算弄懂了回去的路线。好不容易走出园子,气力也没有多少了。不过,路边揽客的加长林肯就不要乘了,还是坐渡轮回去吧。



那艄公好像是张翼德,吹胡子瞪眼的,其实倒是一个蛮和善的先生。渡船也有渡船上的风景,不免再欣赏一番。期间又上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水手,操着一口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不断地解说者沿途的风光,建筑物和水里的鱼类。讲得唾沫星子乱飞,引起了乘客的阵阵笑声。临了,在船到岸时,小伙子脱下了帽子,摆了一个优雅的姿势,口里振振有词:联合国是Nations,美国是Nation,巴哈马也将要是Nation。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Nation,那就是
Donation。(捐助)哈哈,原来费了这么大的劲,人家在这里等着我们呢。于是,人们纷纷捐了不少零钱,在水手的搀扶下上岸了。



回到码头,当地警察看了看护照,顺利地进入了游轮码头。游轮上再查了一下船卡,经过安检,回到了游轮。哈哈,饥肠辘辘,正好大吃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餐后,接到通知,晚上有脱口秀表演,10点以后还有白衣狂欢,即全部穿上白色休闲衫,在甲板上狂欢。我两个白天走得很累,歇息了吧,明天还有沙滩节目呢。
翌日,在海上飘了一夜的游轮在有着一个海湾和白色沙滩的海岛边上抛锚了。游轮要用小船把我们摆渡到岛上游玩。先是船员们快速地向小船的船舱里装着从大船上卸下的食物和冰块,然后就通知可以到摆渡船上,摆渡到小岛去玩了。



原来,这个叫作天堂岛的小岛有一部分是游轮公司买下来的。经过精心的改造,形成了一个拥有沙滩,椰林,海水泳道和漂流游戏的场所。最外端是一个伸到海里的天然长堤,把大的海上风浪都被挡住了。我们晚到,沙滩上已经布满了游人的帐篷和躺椅,海面上也漂浮着像筏子一样的充气平底小船。游人平躺在筏子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国人怕被晒黑,国内到处可见到防紫外线的遮阳伞。到这里的游客则是生怕晒不黑,连涂在身上的防晒霜也打着,“只防止阳光灼伤皮肤,有利于晒得更黑”的广告。所以几乎所有的游客都在最大限度地裸露出自己的皮肤,尽情地享受阳光带来的乐趣。

椰林里还有一个吊床区,人躺在上面摇啊摇,倒也是一大享受。可是刚走过去,就发现蚊子众多。身上五一期间在福建土楼留下的蚊子疤还隐约显现,再来几个巴哈马蚊子,不知道要过敏到哪年。只好作罢,且向小岛的另一端走去。



小岛的另一端在步行了二十分钟后总算凸现在眼前了。和刚上岸一边的雪白沙滩形成了对比,这是一个又黑色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大部分游客都在白沙滩上戏水,这里成了一个曲岸通幽的所在。蓝天,蓝海,白浪,白云,黑岩,绿树。除了几只海鸥在远处飞翔的鸣叫之外,四处一片静谧。好久没有享受到这般宁静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令人心旷神怡。
当你越过了这块标志牌,从理论上讲,你就走出了游轮公司的保护区域。实际上,游览还是可以继续的。



离开了岩石海岸,又走到白沙海滩。换好泳衣,也去戏水一番。海水清澈见底,腿上不时地有小鱼游来碰撞着。这是一种从来没有感觉过的贴近自然的形态。忽然,脖子上被海水浸润时感到一阵阵的疼痛,这才想起忘记了阳光的暴晒。急忙将带来的浴巾围在肩上,哎呀,已经晚了。巴哈马的阳光硬是比中国的厉害啊。



玩到尽兴,乘着渡船返回游轮。又在另一个餐厅享用法式大菜,等着晚上的新节目。
明天就要结束三天的游轮生活了,人们换上了正装,逛逛船上的免税商场,听听剧场里的古典歌剧。尽情地享受着游轮上最后的一个轻松夜晚。
天亮时,轮船正好驶进了迈阿密的游轮码头。用罢早餐,收拾好行李,再拍上些留念的照片,结束了三天的游轮旅程。
因为离开了美国,这次是再次接受移民官员的入境检查。和颜悦色的检察官看着我们的护照,露出了一阵惊讶。原来,我们是这条游轮上唯一一对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游客。另外还有三个中国台湾的学生,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黑眼睛,不过他们是持“中华民国”的护照。
“好玩吗?”移民官问道,
“好玩”,我回答。
“第一次吧”,又问。
“是的”,我又回答。
“下次再来,你们要买对面那条大船的票,你们这条船的票是400多美元,那条船呢,是一千多,差得远呢”。
说着,他递还给我们护照,说道,“旅途愉快”。于是,我们又到了美国境内。于是,巴哈马游轮之旅就画上了句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