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咬文嚼字 |
1.
2.
3.
4.
5.
6.
7.
而“徵”字简化为“征”时,它的基本字义却只有其中之五,即第三项到第七项。即只可取召集,收集,招请,证明和表露出来的迹象之意。
说文的解释:――《说文》徵,召也。――
再以老毛的繁体字书法《长征》为例,开头“长征诗”三个字,就是繁体的“长”,但是接下来的“征”并不用“徵”。“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中的“征”也是只用“征”而不用“徵”,可见这用不用“徵”来作“征”反倒成了有没有文化的表象了。
对于市场营销这样的行为,用“徵途”,就带有了从别人手中敛财的含义,即使真的是想着用营销这样的手段从消费者手中捞钱,也不要说得过于明显嘛。
“徵”字还有一个读音zhi3,就是五音中“宫商角徵羽”的“徵”,是我国古典音乐中五声音阶常用的。如果教授的“徵途”说的是这个音律上的“徵”,倒也体现出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据查,“徵”还有一些地名上的读音,地名从当地口音,不能作为实例。
由此可见,当汉字从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时,字的笔划是减少了,字的结构是简单了,写起来也方便了,甚至通过同音字的借用,字的数量也减少了。但是很多字的本来意义也随着简化而混淆了。象这样“征”和“徵”互译的方法,再过几年肯定会在文化界也会有混淆不清的地方,这位学文科出身的市场营销教授想出来的点子,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