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灵山灵源博客泰伯庙禅寺 |
分类: 游记(闽赣粤琼篇) |

灵源禅寺的山门牌楼,也是一个现代工艺品,看上去闽南风格比较浓郁。
进了牌楼大门,右手是一座关帝庙。庙和禅寺组合在一起,倒是别具特色。由于关羽素有武圣之称,又兼有对发财心愿之护佑,倒也香火旺盛。
灵源禅寺的主体,是一组大殿。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寺院都从山门进天王殿,再到大雄宝殿,此禅寺却没有山门,仅有一座四面通透的象四面牌楼一样的建筑在前,后面直通大殿。开门见山,几乎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大殿的门里。
闽南的寺院建筑实在有别于其它地方,一般地,都是以雕柱画梁来代替雕梁画栋。这是因为泉州多石头,且工雕刻,而又需要用经久耐用的石头来抵抗潮湿和带有盐分的空气对柱子的侵蚀的缘故。
大殿的后面,就是高高在上的大雄宝殿了。
看了半天,都是现代重建的东西,那么,灵源寺的灵究竟在哪里呢?大殿的东面有一石碑说明了问题:
“灵源山,一名吴山,又名吴明山。其顶高而平,亦名大平山。上有灵源寺,始建于隋,梁代有修葺。现已重建。四周有历代岩刻六方,分别为:......”详见照片。原来,所谓禅寺,都是“现已重建”,只有六方刻石,才是灵源山的灵。
边上的一方摩崖石刻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了,如果利用传统的墨拓技艺,可能还可以看到它的真迹,好在已经有人抢救性地临摹与路边的现代石碑上。
如果在相册里看原图,文字和诗意还是可以好好玩味的。
记完了这些石刻,这灵源山和灵源禅寺的芳迹似乎就结束了,忽然,又在傍边发现了一个令我大吃一惊的庙宇,“泰伯庙”。这祭祀吴泰伯的泰伯庙应该是在我们无锡的梅村的,至德名都的牌坊也在梅村的路口立了很久了。没想到这里也有着一个。原来,这是吴氏宗亲的祭祖场所,包括台湾政要吴伯雄的祖,也要寻根到这里呢。
下面的照片是我借用的:
于是,感叹一句,闽南的宗祠,是用来维系宗族之间的联系,即所谓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努力向前。而无锡的惠山祠堂组群的恢复,仅仅是为了旅游挣钱,本末倒置。
不觉,天色已晚,忽然想起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惠山的祠堂文化也能从铜钱的怪圈里绕出来,千万不要数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