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以后,有一个绰号独领了反面人物的风骚。那就是都江堰市一个中学的普通教师,范老师。范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也是人生父母养,也有户籍登记,也是有名有姓的。只是真名远没有他的绰号来得出名,不查阅资料,很多人都叫不出他的名字,而直呼范跑跑。
“跑跑”何许人也,北京大学毕业生,民办中学语文教师,等等等等。但是,他与这次汶川地震的许多民众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灾民。因为发表了在大地震来临的时刻自己的切身体验而变成了被许多网民的众矢之的,变成了许多网民的批判对象,在众多的灾民中,仅此一人而已。
“跑跑”的《那一刻地动山摇》是在地震后若干小时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的。写出了一个幸存者对当时当地的心理和生理反映,我认为是相当纪实的,没有任何一点人为的修饰。这在现在的报道文章中真的是凤毛麟角,是绝大部分靠文字吃饭的人所不能写出来的,无论是合乎社会道德的,还是违背社会道德的。那么,既然知道文章中的描述,(请注意,这里讲的是描述,不是什么论点),会引起大量的反驳甚至是批判,那么“跑跑”为什么还要写呢?难道他真的是生活在真空中吗?正如他的校长论及的,他跑得快,无可非议,问题出在他说得太直接。(非原话,大意如此。)“跑跑”是个北京大学毕业的聪明人,这样一个聪明人为什么要办下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糊涂事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跑跑”也是地震灾民,对“跑跑”也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在灾区那么多有资质的心理辅导师,能否有一个或者几个去对这个唯一的被媒体,被网络,被“郭跳跳”之流口诛笔伐的特殊灾民进行一下认真的“心理辅导”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