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安平桥五里桥 |
分类: 游记(闽赣粤琼篇) |
大凡重要的桥,都有一座桥头堡,这安平桥的桥头,好象是一座小庙的庙门,门的两边各立着一个花岗石的将军,把守着桥头。从石头的风化程度来看,这石将军着实有些年头了,是一对货真价实的古物,只是就这样毫无声息地立在门边,好象有些被冷落的味道。


入得门去,脚下的这些石条就是经历了七八百年风霜盐雨的桥面。要是在北京,就是比故宫的建筑还要年长了,还不得左一道栅,右一道栏的围得象是在铁笼子里?和别的古桥不一样,桥板的两边不是海水,而是民居和店铺,根本看不到桥的景象。沿着石条再向前行,又遇到一个城门般的建筑,穿过门洞,眼前豁然开朗,终于看到了架在水上的桥。传说中的安平桥应该有五里长,刚才走过的这一段大概有一百多米,也应该算在五里的约数之内吧。
然而,还是看不到海湾大桥那种雄伟的气势,一眼望去,这安平桥好象是架在水沟上的,因为桥下的水面都只有窄窄的一条,大约三十米开外,就是陆地和树林了。原来,由于自然和人工的原因,这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之间的海湾早就成了陆地,这安平桥也不再是连接海湾两边的通道了,海岸线向东南方向推进了大约两公里,连通两个镇子之间的道路也移到新的海岸边上。短短的几十年,这里就上演了一出沧海桑田。如果不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桥就要埋到陆地的下面去了。所以,如今的安平桥不再是横跨在海湾之上,而变成纵躺在水沟里面了。
沿着这宽阔的石梁,原本可以踏着厚重的历史陈迹,悠闲地走到桥的对面一端,南安的水头镇的。不过,今天的人们很少利用这便利的石桥,大多是借助汽车等交通工具从海岸边的公路,绕行到水头。沿着新修的公路,汽车开了十分钟,就到了安平桥的西面的桥头。
水头这一边的桥头,孤零零地立着一个大门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倒也十分醒目。因为傍边就是沿着原来海湾的大道,交通比较繁忙,除了专程参观的人,几乎没有停车驻足的。
这安平桥的五里长桥中,还保持有五个憩亭,只是参观需要在桥上行走,较为费时。五亭中只有中亭是通车道的,从沿海的公路上,可以很方便地开车到水心亭。这水心亭也是安平桥的一景,上面有许多记录着建桥修桥的碑刻。一座小庙,据说还是很灵验的。无奈天色将晚,只好打道回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