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寺
泉州到厦门之间国道的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是晋江,晋江西南面十三公里处有一座山,名曰万石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万石山的“仙”,就是草庵寺里的摩尼光佛。据说是中国唯一仅存,世界遗留最完好的一座石刻摩尼教光佛造像。
摩尼教又叫明教,为公元三世纪由波斯人摩尼所创,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在当时的波斯,今天的伊拉克)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该教于唐代传入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据说现在的遗址为元代的物件,摩尼教在明代就被禁绝,但是这里的乡民仍把造像当作佛教来崇拜,所以佛像保存完整。当然,众说纷纭,各取所需。网上你打个“草庵寺”就可以看到很多。
山门小得令你无法想象。就是一个简单的牌楼,上书四个大字,“万石梅峰”。门边上有个票房,但是诚心礼佛的人不用买票,我问了一下,房里的人对我一挥手,去吧,里面很有些道道呢,免票进入。
省人民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牌是1963年立的,很早啊。不过1963年时立碑的应该是省人民委员会,这个省人民政府的碑可能是后补的。

摩尼光佛的造像古已有之,但是近年来受到的国家级重视,却是从海上丝绸之路巡航团的最新发现开始的,你看,好大的招牌啊。

正面的刻石还嫌不够权威,反面还有签字画押。
摩尼教不象佛教,全国各地的寺都有一个雄伟的大雄宝殿,这里看上去没有什么大殿,只是两间石头房子。但是房子里的花岗石造像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摩尼光佛的造像,就是刻在下面图片中显示的左边的岩石上的。右边的大殿是全部石头的建筑。据说原来这一建筑是用草做屋顶的,所以称为草庵,这就是草庵寺名字的由来。
很幸运,不知是由于虚心地向庵里的那些不知道是僧尼还是别的什么角色的当地人请教草庵寺的历史,还是别的什么例如本人的慈眉善目的外表的原因,被获准拍摄摩尼光佛石造像的照片。只是外面的光线在保护佛龛的玻璃上有反光,有点美中不足。不过,回来后,在网上搜寻很多次,一直都没有发现类似的照片以后,便自认为拍得很好。(版权所有啊)第一张是被木质的佛龛保护起来的造像全景。
下面的第二张,是造像的近景。请注意,造像的头部是有些蓝黑色的,手部带有一点粉红色,其余是正常的花岗岩颜色,这些颜色不是人为画上去的,都是石头原来的颜色,艺术价值凸显。
旁边的山崖上有一些摩崖石刻,不过,由于没有刻石的年份衬托,并不能够显示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可能是今人补刻的。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这可能是宣传教义的箴言。
照片中的这棵桧树,据说已有上千年历史了。原来是两棵,后来因为山上增修了一些建筑,把根系和供水和养料的管系破坏了,只剩下一棵了。由此可见对文物实施开发性保护的缺陷。但是,正是因为独一无二了,就更加显得珍贵,就象黑便士邮票被人将两枚中的一枚毁掉了,剩下的那一枚的价值比两枚加起来的还要高得多一样。桧树在闽南并不多见,可能真的是出寺院的自建设初期的种植也不一定。联想到无锡当年为了开辟金匮路,现在叫“太湖大道”的道路时被人力迁移的那两棵近千年树龄的银杏树,现在不知活得如何。无锡的银杏树很多,古老的也不少,那两棵如果死了,其它树的价值也会大涨的。

古树下还有一碑,是说修葺的费用和出处,当时只用了区区两万元,修了碑亭一座,护坡四十五米,山区道路两公里。一九八六年的物价看来还是很低的。再有就是,装到现管大人的腰包里去的也没有现在的多。

放眼望去,万石山上还在大兴土木,修理和建设着老的和新的寺院。也许,再过几年也会象无锡的灵山大佛一样充满了商业化的气息。不过,闽南人对宗教仪规尊重的民风好象要比其它地方古老一些,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很有一点显摆财大气粗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