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价格·心理学》杂文集之十一
初听起来,这话是“这丫有病”的人的行为准则。
但不幸的是,这是微博时代以前的我们的社会现实。
就在WEB2.0真正到来以前,做广告的、播广告的、拉广告的,都发了。
真正从公众利益出发的公关,向来不太招人待见。尽管,他们号称做的是有利于品牌百年建设的工作。但是,自称更能建立新品牌的广告人,还是用先来之便赢得了更多老板的信任。于是,动辄身价数亿的广告大腕,就成了人所仰慕的成功人士。
没错,如你所见。这个社会,是相信成功人士的。比如唐骏老师,尽管是个人都明白,他的确曾经为成功造假了。但是,如今更多人相信:他是有能力的。不然,我怎么一造假就被人识破呢?他当初没被识破,所以,他是有能力的。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生存逻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不能改变,那我们就来适应它吧。”实际上,这就和“既然被强奸要遭受痛苦,那不如我直接接受快感吧。”
信广告,不信新闻。一度或依然正在很多领域大行其道。
尽管,大家都明白:刻意夸大其词、煞有其事的事情,一定有它不够那么威武高大的目的。可是,我们就爱看热闹,你,管得着吗?
人人都有病。朱德庸画了十几年的漫画,其中原本的各种反讽主题如今却在一一成真。
所谓个性化,其实日渐同质化。就好像微博,你发张图片,特别是用爱疯发图,就会明显有更多人相信你。为什么,因为,你是有钱的——你用了“爱疯”来发吗。谁管你,是不是靠卖了初夜得来。
表面化时代,正随着微博等快餐文化的进一步普及而迅速到来。每个人都面目模糊,来路不明。大家不会在意,你的昨天干了什么,只关心:你能为我带来什么。
还是去重庆看看吧,据说,那里,到处都是广告。
但愿,广告多了,能治大病。
不要不相信新鲜事物,连那么假的广告您都相信。还有什么,从来不思考的你会不信的呢?看广告去吧!
连日本队都夺得世界杯了。尽管是女足,但是,这也足以说明:貌似美国般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
大家天天多看广告,用广告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好好武装自己,不需思考什么未来,不需多看什么新闻,就都能发大财了。
面对连产品功能或使用利益都说不清的广告,有些人就是愿意相信。而且,每天起来第一件事都是: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你,管着吗?!
我只能,无话可说。啥也别说了,继续花大钱,砸广告吧。傻子都爱看广告。傻子都爱砸广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