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真情世界 |
儿子教育我(五)
五
在我的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位无能且虚伪、无信且狭隘的领导,我无法容忍和接受,甚至刻意让他知道我对他的鄙视,这正是我性格的写照。但儿子的处世方式则与完全我不同,他能宽厚地容纳每个人,理解每个人,爱戴每个人,这一点让我望尘莫及。我惊诧于他的极强的沟通能力,他无论在哪里读书,成绩不是最好,仅仅中等偏上,而得到的综合评价往往都是最高的。读初一,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亚太实验学校,年底评定优秀学生时,他的得票数最高;如今在山东某省级重点中学,全班近70名学生,成绩虽然还是中等偏上,但成为全班3个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
至于为什么转战到山东读书,这与我和一位老师的接触有关。儿子在北京那所学校读书时,有一次,我检查儿子语文作业,发现不少答错的题都划了对号,而有些答对的题却又打了叉。刚刚对作文感兴趣的儿子,似乎不再想写作文。
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的确让我很生气。我来到学校,本想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发难,但儿子执意不让我怪罪老师。因此我也就没有与老师发火。老师说:“你要让你的孩子多读些书,你孩子读书太少了。”她又感到非常奇怪,“有一次我批评你孩子读书少,几乎全班的同学都来办公室找我,都来为他鸣不平,说他是全班读书最多的同学。”她有些困惑。
我没有做声。我知道,同学们说对了。儿子很喜欢读书,只是做事极其低调,不喜欢张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了两遍多,还依然爱不释手;财经管理类、计算机类等都进行大量阅读。有一回我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他几年来积累的《计算机世界》和《中国计算机报》摞起来居然快半米高,当时真的有些感动。这么多年,儿子的许多零花钱都投入到买书、买报上了。
其实在我眼里,儿子是个计算机天才。当年儿子转学就读于清华附小后,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致,又不痴迷于电脑游戏。他参加过海淀区中小学计算机技能大赛,轻松地获得一等奖(只是没有给过他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不足10岁时,他就已经能够熟练地攒计算机,并对各种价格心中有数,种种配置如数家珍。当年中关村里海龙、太平洋等卖场中的许多商家都对他都有着深刻的印象,有的还想邀请他来做特别促销。有意思的是,那时如果我们单位的计算机出了故障,他若有空儿,我打一个电话,他就会独自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赶过来。
鲜为人知的是,2003年秋,儿子放弃了一次一夜成名的机会。
那时刚刚过去,学校尚未开学。辽宁香香集团董事长霍丽芬女士来到北京,要约我见面,想听听我对她的新产品----“小米乳”的看法。儿子说,爸爸,带我一块儿去吧。我便带着儿子驱车前往。可是这次我意外地被儿子折服了。
在新产品面前,儿子表现得出人意料,从战略定位到战略选择,从产品名称、标识、包装、口感,到渠道、终端、消费者需求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价,而最终他该对产品持以了否定态度。
我们都睁大了眼睛。
霍董事长欣喜万分,她从来没有想到,一直被身边人叫好的产品被一个孩子评价得头头是道儿,而且有些观点是成人未提及过的,比如包装的安全性,比如文字需要中英文对照等。霍董事长坚定地要求请他为他们企业做顾问。几日后,他们又专门从日本请来人来要给孩子做形象。
第二天,儿子自己在超市选购了30多种饮料,打的直奔香香北京办事处,出租车司机师傅忿忿地说,这家长也太不负责了,怎么让孩子自己打车!
当儿子提着30多种饮料出现时,他们感动地发现,孩子的腿上已经被压出一道道殷红的血印。而儿子顾及不了这些,兴匆匆介绍每种饮料的优缺点。
香香集团执意聘请儿子担任企业顾问,想利用这一新闻契机,使其产品一炮打响,同时我儿子也会一夜成名。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展,会议地点、邀请的新闻单位等都已经安排妥当,新闻通稿《十岁男孩给企业做顾问》也已经备好。。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来王学彬、陈闯、谭新鹏、黄小芳等朋友一起商议,大家各执己见,各有道理。
最后我征求儿子的意见时,他说了句话别人说过的话:过早的成功是悲剧。他说他不愿意用真实的名字在媒体出现。于是,我们取消了与香香集团的合作。
几年过去,现在看来,这是明智之举。否则,儿子今天将会承受多少不该他所承受的压力啊。
儿子善于思考,而且愿意参与热点话题。2004年,经济学界的“郎顾之争”拉开帷幕。我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一直为企业家鼓与呼。但儿子不同意我的观点,他写了一封没有发出的信——《致郎咸平叔叔》,旗帜鲜明地成为郎的支持者;那年,我送他到山东读书时,把他留在宾馆写作文,不曾想回来后我看到他写的竟然是《科龙的缺位》。
如今,儿子已经与我个头相仿,只是与我臃肿的身材相比,显得单薄许多。如今,我也很难再挥动手掌来行使“老子”的特权了。不过每当有聚会的时候,那些认识我儿子的朋友总是喜欢先问一句——你儿子还好吗?之后再问及我的近况。在他们的眼里,儿子要比我优秀许多。
这一点,我也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