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民族与文化》读书笔记
(2015-11-06 08:58:33)
标签:
军事 |
分类: 读书笔记 |
钱穆《民族与文化》读书笔记
序
人生、民族、文化三而一,一而三。
阴—体—无—同—性
阳—用—有—异—习
讲义之部
上篇 中华民族之成长与发展
第一章 中华民族之本质
文化之主体是民族,分两步,即由民族来创造文化,由文化来融凝民族。
易经云:观于人文以化成一天下。
中国古代之姓氏分别;中国古代之华夏与四夷;文化观与民族观;文化建立与民族融凝;天下一家与中国一人之大同太平理想之追求。
第二章 中国社会之结构
人与人该如何相处,即是中国社会最大理想之所寄。
游士、郎吏、门第、科举的衍进。
人文精神的社会理想。
四民社会之形成及其意义。
中国社会中之个人地位与家庭地位及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
第三章 中华民族发展之经过及其前途
秦以后中华民族之逐步扩展与逐步融凝。
异族内徙与海外拓殖。
民族观与文化之冲突与调整。
救国保种与文化复兴。
孙中山:“和平奋斗就中国”的呼声。
下篇 中国历史演进与文化传统
第四章 中国历史演进大势
秦以前之中国。汉唐时代之中国。
封建政治是贵族分治,郡县政治则为一种士人分治。
宋以下之中国。近代中国及其前瞻。
第五章 中国文化本质及其特征
中国文化体系之分析观。
欧洲文化,希腊之个人自由精神,罗马之法律组织,希伯来之上帝信仰,增以现代科学之发明。
以文化演进看分三阶层:一是以农工商各业关于物质经济方面;二是以群体组织、家庭、社会、国家之建立;三是以有关心性陶冶,举凡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道德修养等方面。
中国文化体系中之人文精神及其道德观念。
中国人之道德观念,内本于心性,而外归之于天,西方人自始即有真善美三分观,循至宗教、科学、艺术各各分道扬镳、互不相顾,而人道则建立在法律上,法律上又须建立在权力上。
易传云: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第六章 中国的哲学道德与政治思想
中国哲学,主要并不在一套思想上,而毋宁说主要在一套行为上,故以圣、哲连言,称圣人、哲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一贯理想,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终极理想则是天人合一之境界,可以说是一种人道精神、德性精神与天命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天人合一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文修养。现代知识分子要能知、能信、能守、能行。
讲辞之部
第一篇 绪论
民族与文化在立国、国防等问题上的重要性。
第二篇 中国民族之成长与发展
第一章 中华民族之本质
文化悲观论的错误认识。文化与民族的一而二,二而一。民族与血统的关系。小戴记:“情深而文明”。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形成
从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两个具体客观的事实,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真相。
董仲舒创立郎吏制度,大学毕业,一补郎,一补吏,吏可再作郎。故两汉为一选举制度。
第三篇 中国历史演进与文化传统
第一章 历史的领导精神
历史精神就是指导这部历史不断向前的一种精神,也就是所谓的领导精神。
第二章 中国历史演进大势
第三章 中国文化本质及其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