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碰巧看到江苏卫视一档“绝对男生”秀,心生反感。中国人就好凑堆,你用这个节目火了、赚钱了,全国各地蜂拥而上,什么“好男儿”“快乐男生”等等一起上,一时间,神州遍地选秀开花,不论质量优劣,只要能拉赞助赚钱,能炒红节目抬高领导业绩,只管上马。于是乎——PK声声,涕泪横飞;粉丝群群,大呼小叫;评委呼呼,乱弹乱点。选秀星星之火,将中国的少男少女烧得疯狂之极。
这些由超女派生出来的针对男孩的选秀,沿袭了超女的普遍作法,换汤不换药,就连时不时爆出的黑幕、丑闻就极其雷同类似。在此对选秀节目的批评已经懒得再说,倒是想以自己作为评委参加过类似的选秀节目的经历,来说说所谓的选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秉性。
去年世界杯期间,某世界著名饮料公司有一个关于世界杯的选秀活动,我被邀请去节目现场作评委,由于是单位指派任务,不得不前往。其实我哪儿懂什么乐理、表演,在键盘上敲敲汉字,骗点稿费是我的强项,舞台那码事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圈子,隔行如隔山,要我去评点选手们的表演,简直是误人子弟。
赶到现场,往评委席上一坐,熟悉了举分牌,然后告诉身旁相熟的电视台主持人,由他代表对选手发言。这哥们左推右推,不得不应下来,不过接连对三个选手发表完评论后,觉得只他一人说不妥,硬要我接下一个。
这回轮到我推不掉了,就按一个歌迷听歌的角度和现场表演的缺失对选手进行了点评。本来就不是很专业的活,自己说得心里都没底,但那被我评论的选手毕恭毕敬地站在台上,双眼虔诚地看着我,似乎想把我的每句话吃透,后来感觉就像在拍我马屁,让我给他一个好分数好晋级了。
选手们谦恭的态度让我很是受用,原来评委的专业水准不重要,只要他握有生杀大权,他的喜好就是标准,他的话语就是圣旨。不过我还有点自知之明,起码没有持才傲物,把选手当猴耍着玩。其实他们也许不知道,我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真正有决定权的,是组织者——赞助商,我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在此忠告参加选秀的选手们,如果想晋级,一要会拍组织者、评委马屁,二要有钱去买短信选票。如果不会搞人际关系,又没钱,趁早退出。想靠实力闯进什么选秀决赛,看看去年超女上的那几个实力派(名叫不上来了)歌手最后的命运,你就明白了——这是白日作梦。如果你只是想在电视上露个脸,赚点人气,想着天上会掉馅饼——比如某个公司找你签约,或者拍广告,那我支持你——继续做梦吧。
前一篇:亲爱的,别叫我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