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为什么被恶搞了二千多年

标签:
绿浪萍踪夜郎自大夜郎知识典故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夜郎自大”的故事一旦流传开来,便屡屡被人借用,到了清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成语而广为流行,无论是名家大师,还是普通文人,经常在文中用“夜郎自大”这一典故,来比喻那些无知而又狂妄自大的行为。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说夜郎国君妄自尊大,胆敢与强大的汉王朝叫板,有点委屈了这位身在大山深处的国君。夜郎是僻处大山的一个小国或是部落,即使现在交通也非常不便,人们出入也多受限制,在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极少有人能够进去,他们对外面的情况了解甚少,所以,偶有外客来到,便急于打听山外的情况,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这实为人之常情,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也只是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根本没有想到后人会以此为题,把“夜郎王”恶搞成一个妄自尊大的“狂人”,以至被贻笑了二千多年。(绿浪萍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