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妓女”吗?

(2009-05-25 16:26:17)
标签:

绿浪萍踪

白居易

琵琶行

琵琶女

妓女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妓女”吗?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没有汉字更有意思更深奥了,稍不留神,不但会歪曲了本来的意义,还会闹出许多笑话。出门的路上,同车的朋友谈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一位就给白老笔下的琵琶女戴上了妓女的帽子。如果琵琶女在天有灵,听到后人如此这般地议论自己,心中一定既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
   细品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琵琶女的艺术造诣极高,所奏乐曲有声有色,如诉如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由此可见琵琶女的弹奏水平是多么的高超。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把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琵琶表演艺术家说成是“妓女”呢?怪就怪在,有人把“本长安倡女”中的“倡”,错误地理解为“娼妓”。
    白老文中“倡”,虽然可作“娼”去理解,但是,它们的本意是一样的,都是指表演歌舞的人。“倡(娼)女”特指的是女艺人,而“(娼)优”泛指所有从事歌舞的艺人,当然也包括那些从事歌舞的男艺人。古人之所以喜欢把“娼”与“妓”合并在一起称谓,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因素,古代把表演歌舞的人统称为“戏子”,其地位极其低下,与“妓”同列下九流,因此,人们便把“娼”与“妓”混为一谈。我还记得小时候,虽然新中国成立已经十几年,虽然国家把表演歌舞的人的地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冠以艺术家的称谓,但封建流毒尚在影响着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的思想,我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讽语,“王八戏子吹鼓手”,其地位之低下可想而知,所以,一些人对琵琶女曲解就不奇怪了。
    时代在变,一些字词的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如今的“娼”与“妓”已经成为一对孪生姐妹,意思也变得相同了,但是,必须要搞清楚的是,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切不能拿现在的词义去理解,只有这样,类似琵琶女的冤屈才会少一点。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妓女”吗?    关于琵琶女的生世,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琵琶女的自述,她“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说明琵琶女十三岁琵琶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官办音乐机构第一队;“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每次表演结束,都会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收到的鲜花无数;她风光无限,原本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幸福生活,直到“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生活状况才急转直下,不得已,才‘老大嫁作商人妇’。”
   

    试想,“如果琵琶女是妓女,哪怕曾经红极一时,也不至于对以前的妓女生活有如此幸福的感受,怎么会‘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呢?”
    是啊,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变态,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曾经的妓女生活如此怀念,世界上,像胡太后那样以妓为乐的女人毕竟太少了。更令人深思的是,一个地位低下、花容尽失的妓女,怎么可能被白居易这样清高的人视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怎么可能使白老产生强烈的共鸣,还使得白老“泪湿青衫”。显然,认为琵琶女是妓女的观点极其错误。(绿浪萍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