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魏惊人的法律:儿当太子母须死

(2007-12-10 12:29:35)
标签:

人文/历史

奇闻逸事

法律

北魏

太子

分类: 人文-历史
    各位博友,感谢大家的厚爱,有那么多的朋友喜欢绿浪的文字,并愿意与绿浪经常交流,可是,我的好友已经达到上线,虽然还有不少朋友邀请加为好友,但已无法通过,为此,我向那些没有加为好友的朋友们说声抱谦!
    如果您愿意与绿浪经常并方便地进行互访交流,请加入我的<书写春秋>圈子吧,点击下面的网址加入即可:http://q.blog.sina.com.cn/sxcq

    古代中国封建思想严重,女子的地位极其低下,按照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继承权一般是以嫡长子为准的,尤其是在明争暗斗的皇宫,谁要是先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太子了。母凭子贵,那以后自己也就是太后了。所以,历朝历代争先恐后为皇帝生孩子的后宫女人数不胜数,但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北魏。《宣武灵皇后》记载:“椒庭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因为按北魏王朝惯例,为防止妇人干政,立太子时必杀其母。并且此制实行了七代,历一个世纪之久,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位无辜的母亲。

    “子贵母死”的旧制并不是在北魏才有的,始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汉书·外戚传》讲汉武帝之妃赵倢伃,她是昭帝之母,深为受宠。因为居于钩弋宫,所以称为“钩弋夫人”,其子昭帝,也号“钩弋子”。武帝常言,昭帝类他。“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穉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久之。钩弋倢伃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史记·外戚世家》关于赵倢伃的事情是褚少孙补的,说武帝有意立昭帝,“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耶?’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

    在北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子贵母死”的旧制发展到了鼎盛。其目的何在呢?为的依然是防母族干政,当然其主要根源还是在拓跋旧制。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之序,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可谓“母强子立”。到道武帝时,这种状况有了改变。道武帝先用战争手段强制离散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后来还先后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赐死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皇后。拓跋嗣思念母亲,伤心地哭泣。道武帝安慰他说,过去汉武帝将立太子,先杀太子的母亲,是唯恐女主干政。现在你为太子,我不得不效法汉武故事。

   从道武帝开始,凡为储君之母即被赐死,虽然这样旧制换得了北魏稳定的君位传承秩序,对拓跋部的稳定是有利的,但是由牺牲无辜的母亲换来的。

    孝文帝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信仰佛教,对政治不感兴趣。在公元471年,拓跋宏才五岁的时候,就把皇位让给了拓跋宏,拓跋宏为北魏的第六位国君,即为孝文帝。孝文帝的母亲李氏,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而被赐死了,年幼的拓跋宏则由祖母冯氏抚养。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皇太后冯氏把持了政权。

    孝文帝虽然跟着冯氏长大,但冯氏对拓跋宏却并不喜欢,一直存有戒心,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一次冯太后听信谗言,杖罚幼小的拓跋宏。有一次甚至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三天不给饭吃,还有过废掉他的心思。后因大臣穆泰的劝阻,废太子之事才被搁浅下来。

    后来,孝文帝的爱妃林氏,因为生下儿子拓跋恂,被立为太子,林氏也被赐死。妃嫔们“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使得孝文帝只留下孝明帝一根独苗苗,孝明帝则根本无子嗣。孝文帝曾求当时当权的冯太后废除旧法,但被拒绝。

    宣武帝元恪,笃信佛教,不忍杀生,“立皇子诩,始不杀其母”,“子贵母死”终于被取消。后宫的妃子们不再因为怀孕而人人自危,“矫枉之义不亦过哉!”(《北史·后妃传》),此种制度确实有些不人道。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 

其它文章链接(欢迎点击进入点评)

神秘浪漫的走婚奇俗之一(摩梭)

神秘浪漫的走婚奇俗之(飞檐走壁的爱情)

美洲人的祖先是亚洲人?

中国最早的女裸体模特儿的悲惨命运

今夜,你不能来抚摸我淡淡的忧伤

梦中的你

怀念你,我的初恋

为何把妻子出轨的现象称为戴“绿帽子”

星期天的早晨 

茶香飘逸的蒙古包

女儿心中的房子

美人貂蝉的名字是两种动物的隐喻

家乡的老屋

那夜 那屋 那灯

一起荒唐的房屋交易给人的启示

老屋子里的春节

慈禧老年时代的跨国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