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施为国贡献肉体后的悲惨下场

(2007-10-22 23:35:37)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知识/探索

知识探索

历史

西施

分类: 人文-历史
 

  越灭吴后,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传说和记载相互驳诘,众说纷纭,但纵观历史长河,它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留下一股暗流,给人以遐想,官方的刀笔吏们会从他们的指缝间泄露出有趣的小道消息,才使我们现在的人有了研究的更大空间!
    吴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国语》、《史记》没有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才出现了她的俪影,但也没有详细的阐述。至于西施的命运和结局,有两种说法,虽有记载也只不过是廖廖数笔,一是民间盛传的西施和范蠡相恋的故事,惟一的记载是唐朝的《吴地记》:“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另一是直至北齐的《修文殿御览》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也就是说越王勾践仿照伍子胥之死,把西施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之于江。
西施到底与范蠡同泛五湖,还是鸱夷沉江?也许很难考证,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哀,也是自孔子以降官方修史的罪恶宿命。西施的死因似乎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善良且善于自欺的民间就选择了前者,于是“美人计”的西施故事便抚慰了后人的好奇心。
    如果非要给西施的死找一个可信的结局,那墨子的《墨子-亲士》篇中提到的西施之死大概是最令人信服的了。“西施之沈,其美也。”墨子也说西施是沉江而死。墨子出生并成长于春秋末期,即吴越故事的尾声阶段,又是紧邻吴越的鲁国人,或耳闻或目睹了吴越故事的壮烈,当然应该是最权威的见证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阴谋之中,本着科学的态度,我相信西施的结局不会是那么浪漫地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虽然西施与范蠡没能“同泛五湖而去”,但他们相恋却是真实的。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越灭吴后,范蠡不辞而别,改名叫“鸱夷子皮”,前往齐国,再后来又离开齐国到陶(今山东定陶)改姓朱,一个好好的范蠡,却偏偏在西施沉江后,离开了越国并改名叫皮袋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范蠡这一离奇的举动应该是范蠡和西施相恋的铁证!
     也有传说:西施鸱夷沉江后,范蠡痛不欲生,离开越途中,浮舟于湖上,为了纪念刻骨铭心的爱人,范蠡抛弃了基本的更名原则,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鸱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鸱夷为名)。他已经看透了越王勾践阴狠,才以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一是要向天下公告越王勾践的残忍手段,而是要表达他与西施的生死恋情,同时也传递出范蠡和越王勾践的恩怨纠缠。
     如果西施真是被越王勾践浮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那么西施一定会死不冥目,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把美丽的躯体献给了国家却落的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绿浪萍踪/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