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绿浪萍踪
1:贞操带的历史追溯
关于贞操带的历史追溯,通常首先被提及的是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据说这是东征的战士们发明的,它的作用有两:一是为了保护妻子免遭强暴;二是为了防止妻子不忠。据传说,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有30万男人订婚或结婚了,但是最终只有2万人返回家乡,少数人死于战争,大多数人死于瘟疫。28万人的妻子穿着贞操带数年而等不回丈夫,这样广泛发生的事情,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对此种说法没有可靠的文献证据。
有关贞操带的直接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405年8月28日。这一天,诗人Konrad
Kyeser von
Eichst完成了一段关于贞操带的诗,并画了一张画做解释:“佛罗伦萨的妇女们就像这样被禁闭在一条沉重的铁带里。”另外,在这位诗人写的其他段落里,还记述了意大利的其他城市,诸如罗马、威尼斯、米兰、贝加莫是生产贞操带的地点。因而,关于贞操带是意大利帕多瓦的暴君弗朗西斯科·卡拉拉二世(14世纪末在位)最早使用的说法,多少还是有些依据。他到处抢掠和强奸妇女,规定后宫的所有妻妾都得锁上贞操带,后来被人民推翻。现在威尼斯的博物馆收藏的一条贞操带,据说是他的王后使用过的。
历史上的贞操带有“佛罗伦萨带”、“贝加莫锁”等说法,均因生产地而得名。
2:男权意识下的贞操观念
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从中世纪的精神禁锢中解放出来,尽管有关于贞操的道德哲学,但是在丈夫们看来,任何道德原则以及对贞操的热烈颂扬,都不如钢铁贞操卫士的发明有效。正是丈夫们的这种哲学,促成了文艺复兴时期贞操带的出现和在上层社会有限普及。但是,这仅仅是丈夫们的一厢情愿,那个时代的上层女性的观念也在变化,性观念也比以往开放,这种贞操带已经无法锁住她们那蠢蠢欲动的情怀。其实,那时锁的质量是有限的,很容易找锁匠开锁,如果无意守贞,总是有办法的。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版画家丢勒(1471-1528)的一幅画,描绘的便是这一情景,一个人骄傲地说:“我有贞操带的钥匙。”穿着贞操带的美丽贵妇人欣然用大把的钱购买了钥匙,而这些钱是从她丈夫的钱袋里掏出来的。
3:贞操带的现状
现在“贞操带”这个词汇在国内传媒上已不再新鲜。5年前赵新为自己“发明”的防止性侵扰的保险内裤申请专利,引发过关于贞操带的讨论。也是在最近几年,国内传媒报道了多起男性使用野蛮手段强迫女性保持贞操的恶性事件,还有一起女性强迫男性保持贞操的同类事件。而由国内性学专家们编写的《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说:“随着文明的发展,贞操带已基本消失。”
但是,根据今年初俄罗斯传媒的报道,目前欧洲有3万男性穿着贞操带。虔诚的男性教徒年轻时为证明自己的性忠诚,竟百分之百愿意穿着贞操带。由于贞操带商品交易具有隐秘性,很难做到全面的统计。
2001年,英国和德国的电视中出现介绍本国贞操带的节目。至于报刊、电影、戏剧中出现贞操带,上个世纪50年代就不算新鲜事了。
2003~2004年,一家英国网站进行了一项贞操带使用情况的调查,700多人响应,他们来自世界各洲31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中国大陆,但有中国香港),人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欧美人现在对贞操带功能的认识,与国人大相径庭。
从2001年起,我国国内网上有出售各种从国外进口的男女皮质贞操带。2004年年底起,网上又出现了出售金属贞操带的广告。
4:有关贞操带的故事
当时的贞操带一定程度上是名正言顺出现的,这可以从人们谈论它的口气中感觉到。根据一些文字材料,一个年轻人来求婚,母亲颇为得意地说,女儿从12岁就穿上贞操带,日夜不离身。求婚的人碰了碰该女子的胯股,触摸到衣裳里的铁带子,立即表示满意。有时,精巧的被称为维纳斯栅栏的贞操带,是婚礼第二早上新郎送给新娘的第一件礼物。
直至今天,在网上广泛传播的一则欧洲古代贞操带的故事:某国王或某贵族带兵出征打仗,将妻子贞操带的钥匙交给自己信任的某爵士代为保管,军队刚出城门,这位爵士气喘嘘嘘地追上来,说道:“你给错了钥匙!”由此可见,试图利用贞操带保证贞操的做法是多么的荒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