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再生

(2010-07-29 10:35:33)
标签:

深圳香港双年展

分类: 建筑/教育

http://s7/bmiddle/49c097a1g8cf89215a0f6&690

《深圳特别调查》

 

城市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汇。

城市生活中最具有价值的是有理智和有理想的生活。

有理智的生活是具有观察力的、具有批判眼光的生活方式;

而有理想的生活则是乐观的、面向未来的生活态度。

这种“人格”是我们这次委托研究的标准和期待。

这种人格不是“劫富济贫”,

也不“愤世嫉俗”,

又不“孤芳自赏”,

又难“以身作则”。

在自责、自省、自嘲、自律,

像城市一样复杂的情绪中,

变成处于鲁迅和钱钟书中间的“波德莱尔”式的人格。

 

城市再生

城市过期及再生

在人类漫长的都市生活历史中,我们目前所认知的城市仅仅陪伴了我们3000年。面对如此漫长而多样化的居住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代的城市进程所寻求保留的仅仅是最近的城市模式和都市生活方式。这提醒了我们:我们的时代所留给后人的可能是城市保留和生态发展之间化不开的联系。对于城市,存在着两种思想看法:1,城市是根据居住者的欲望逐渐累积而成,它是一个有机体。2,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来源于事先制订好的目标和功能。这两种看法的存在有其明显而有效的原因。我们必须意识到,它们都存在着根本的瑕疵。

 

由于城市建立在具有体能特有的逆行性、对环境的反应性和时效性的属性之上,正是变成规划者和市民欲望所不能及的范畴,比如:有机生命本身,它意味着必定会经历青年、成熟,直至生命的完结。既然生命周期对于其他有机体而言是如此自然而然,我们为何却不承认它同样适合于城市的讨论呢?另一方面,规划学派认为城市拥有其既定的能力和能源极限,因而试图给城市的生长强加上一定的标尺。这里的问题在于,那些我们相信能够帮助我们预计未来的知识以及手段往往是不可靠的,而且常常是自欺欺人的,或常被证实是无力的。两个问题拥有同样的根源,那就是我们都将城市视为一个永恒的实体,而不愿去承认城市也会生长变化,甚至变质退化的事实。

 

策展立场

此届深圳双年展中,我们将提出关于针对城市生命周期、城市机能退化与无能效问题的讨论与辩论,共同探究如何看待和建造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城市并非持久永恒的生命,但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深圳正是展开这个话题的理想选择,它诞生和成长速度之快,使得深圳具备了试验性的特质,无论在城市规划、建筑、合资商贸中都得以体现,且每年有1/8的国内财富在这片土地上产生。

同时,深圳还不断地寻求着社会创造力以及市民生活质量的源泉,我们相信,社会创造力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障,而创造力的根本是“推陈出新”。深圳将这些特质集合于一体,为未来城市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未来城市包含着城市过期及城市再生(简称:CoER)理论。CoER是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周期的有机体,它从一个物质轻巧且精神充裕的城市起步,近而逐渐地填充社会内容直到抵达最高峰,并永远为新生事物留存着生长的空间,而当它完成使命之日,可以清淡且智慧地消失。

 

策展特色

在本届双年展的策展行为将成为双年展的一个有机部分!策展的思想同展出的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而这种思想又是集思广益的、发动群体的。策动全世界尽可能多的,思考城市问题的专家研究者,对城市再生做各自的思考,首次形成策展人比参展人多的局面。双年展不但是总结、展示两年来的完成作品,更重要的是从两年来的思考中摄取、并发掘出新的思想。所以不但要有作品,而且还要有研究。本届双年展提出“策展人委托研究课题”的想法。双年展的目的是将城市市民及世界市民集中起来,意识城市的意义、珍惜城市的前景,所以本届双年展还将通过不同媒介,达到互动共力的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