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信,前世,我一定是北方人。比方说,山东的。
我多次去过山东。每一次去,都让我感觉如同回归故园。我喜欢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坦诚憨厚的山东人。我爱吃那里的面条和馒头。爱吃那里的煎饼,那像薄薄一层纸一样的煎饼,卷了大葱和小炒,顿顿吃,也不嫌腻。而泰安的煎饼又是最山东的,让我一头没进去,像老鼠掉进米缸,幸福得找不着北了。在临回来之前,我特地跑去宾馆楼前的小摊上,买了十来斤。
泰安少有南方的精致和整洁,房子灰扑扑的,道路灰扑扑的。也窄,也不太平坦。路边的树木,这个季节,叶子都凋零得差不多了,没有南方的葱茏和蓊郁。可是,路上走着的人,那种安宁和安详,最是打动人。夜晚,小张开车带我们去吃饭,找不着地儿了,随便问路边一对散步的老夫妇。那对老夫妇当即热情指点,恨不得把我们直接送到地儿才好。
一得空闲,我爱跑去宾馆楼下闲逛。那里紧靠一商城,商城门口,全是摆地摊的,卖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山货。弥猴桃是论斤卖,而不是我们家里论个卖的,十块钱可以称三斤,便宜得很。卖猕猴桃的中年男人,黑,瘦,脸上的笑容,却像热腾腾的烤地瓜,让人见着,暖。我站他摊前,跟他开玩笑,你的猕猴桃不甜吧?他说,哪能呢,不甜不要钱的。并让我尝一个。卖山核桃的摊子前没人,你尽可以挑几个吃了,一边吃一边叫人,谁卖的谁卖的?那边这才慢吞吞来了,原来,他不知在哪里跟人谈心,或是看热闹去了。山核桃不贵,一斤从十二块钱到十七块钱不等。问他,怎么会有差别呢,都是核桃呀。他答,有的壳厚肉少些,有的壳薄肉多些。然后就要你一一吃着看看,看哪种好再买哪种。
居然还有桃卖。青青的小桃。站边上犹豫,这季节怎么还有桃呢!那边儿说,山上的,野桃,好吃呢。说着,已递过半只来,让你尝。还有卖山楂的,尝一颗,酸甜酸甜的。不买,人家也不介意,照例跟你笑嘻嘻的。我在那里来回走,看着每一个人,都觉得亲,觉得好像在那里生活了好久好久。那种家常的熨帖,没有一点的疏离感。
去了五所学校讲座。所到之处,无一不是花朵一样盛开着的笑脸相迎着。我忐忑不安,不知拿什么来承接这些好。临别总是殷殷的,再来啊,再来啊。我答应,我会再来的,定会。
一仰头,望见泰山。隐约的一轮轮。其实,我一到泰安,听说泰安就在泰山脚下,我就开始激动了。从前就知道它的呀,历代帝王将相,都把泰山当作神山,它的每一块石头上,几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典故。待到诗人杜甫,站它上头宽袖一拂,昂昂然地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此,别的山脉黯然下去。
我得使劲儿才能压住想立即跑去见它的狂热,我得把我事先安排好的行程都走完才行。泰安人倒是淡定得很,对泰山他们当然爱着,是那种家常式的。日日在着,相安无事,岁月静好,不惊不扰。东岳中学的王老师,家就紧傍着泰山住,一扭头就看见泰山的吧。她却说,她很少去攀爬。真的,很少,她这么强调。我看着她的笑脸,把这理解为,彼此已熟悉到骨头里了,相融相生,成为家常。用不着惊奇,亦用不着崇拜和仰视。惊奇了做什么呢?它就是家里的一个亲人哪!
我也终于可以奔着泰山去了,心无旁骛的。不巧的是,逢着阴天,间或小雨。却妨碍不了看它的兴致。
一行四人,济南书城的小张、编辑洪涛、我,及我家那人。山下卖拐杖的多。上山的人,好多买了拐杖,三块钱一根,五块钱两根。都说,上山有块路好陡,难爬。这倒让我斗志昂扬起来,要的就是挑战嘛。我甩着手在前面跑,沿山路两侧的石头或是峭壁上,都刻着字。起初我还停下来,看看那些字,能抚到的,就去抚抚,摸摸前人温度。后来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我转而看树,看草,看花。树也是斑斓色。或黄或红。浅浅几笔,就够惊艳。花不多见,哪块石缝里冒出一点黄来,我猜着,是蒲公英。这贱命的草,四海为家。在这山上,却让人有了敬重。
雾气极重,山隐约其中。到半山腰,雾雨下来,我们不得不一人买一雨披披着。小张人胖,爬得气喘吁吁。洪涛和我家那人,也爬得不轻松。爬十来级台阶,就要休息一下。唯有我,在前面像头小鹿似的,越爬越轻盈,竟是连气都没喘一下。我也觉得挺奇怪的,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算良好。来爬山之前,他们最担心的是我,害怕我的身体吃不消,害怕我爬不上去,想着要坐索道上去。结果,我胜过了他们几个。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我与泰山,真的有缘。
小张滞后。上不得上,下不得下,叫人为难。我们都有些后悔,不该让他陪我们爬。但后来,他受到激励,一下子赶上来了。激励他的是一老太太,八十四岁了。老太太在五十多岁的女儿陪同下,从山脚下,一路爬过来。小张想,人家老太太都能爬上来,我这年纪轻轻的,竟不能爬了,不惭愧死啊。
我们四人在山顶集合。因雾雨厚重,什么也没瞧见。更没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心里却仍是欢喜的,我来了。是的,我来了,我用脚丈量过它的高度,这就是好了。
回程时,我和那人拐去济南的红叶谷,赏红叶去了。这个,留待我整理成别的文字~
今年,我与山东结了缘,已知有三家以我的文章作了中考阅读题。难为那些孩子们了!
2014济南市中考语文阅读题
(二)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文/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 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20.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2分)
店主包月饼——(
)——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
21.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3分)
2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A. 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B.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舔”的表达效果。
23.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3分)
24.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要求:①品读结尾语句,结合上文展开想象;②60字左右。(4分)

我被淹没了有木有
哦,热情的海洋。我又一次被淹没~
好,我们拥抱一个


感谢文友书店的朋友们一路陪伴
感谢我的责编丁洪涛的辛勤付出。还有一个最辛苦的人是济南的小张童鞋,服务周到,贴心温暖。在此谢过了!
这个人,我就不说感谢了吧。他在,我就心安~




美丽的红叶谷。人间能得几回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