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风,不紧不慢地吹
标签:
苕之华苦难情事出嫁兴化杂谈 |
分类: 忽然花开 |
2009-8-22
休整了不少天,很是不学无术了。看看电影,看看书,出外转着圈儿,这儿逛逛,那儿逛逛,看草,看花,看天,看人。眼睛有一段时间很受伤,因为对着电脑的缘故,而经这一时间的调整,它又明亮得很了,自诩为不老的眼睛。
韩剧《善德女王》不错,一直追在后面看。真服了它,它的拍摄与播放竟是同时进行的,就多了很多的期待。里面的人物关系是一团麻,要理清很不容易,就像要理清《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一样。我曾花大量时间做这事。很无聊吧?是,有点。不过,我觉得挺有趣。
寻荷花,费了好大的劲。某人说,兴化一定有,因为兴化是水乡,水乡肯定长这个。于是,去兴化。半路上,遇雨,雨狂得把车子埋没在里面。荷倒真的有,路边,成亩成亩地长。没见花。某人说,花肯定开过了。雨大,下不了车,只远远看。心里也没有憾的,你在,就心安,有时,就是这样的感觉。知道在呢,知道花开过了,知道没有辜负一些眼睛的期待。
夜,在某处听蝉叫。微闭了眼睛,身边是密密的树,是些松和紫薇,还有竹。蝉们在里面,扯着嗓子,比赛着叫。草的味道,漫延于周身。觉得自己,也是自然的一分子。
家里的茉莉还在开。这是自打我养花以来,呵护得最好的两盆花。我常蹲它们跟前,不错眼地看着它们,我相信,因为有欣赏的眼睛在,它们会开得更好。
该吃午饭去了~~
把俺家MM冬林写的一篇字字拖上来,装点一下俺的门面。在此,感谢MM的厚爱!
乡村的风,不紧不慢地吹
——读丁立梅的《诗经里的那些情事》
文/许冬林
夏的黄昏,坐在窗前,摊开丁立梅的《诗经里的那些情事》,就着暮光,散散漫漫地读。窗外,夕阳的金色余辉洒在香樟树的叶子上,随着晚风,一掀一掀的,光影灼灼,其间,还有蝉的长鸣……这一切,多么神似我手中的书!丁立梅的字,捧在掌上端详,总是这样温暖,明亮,芬芳,甚至草木的蓬勃与生机,还有来自民间的那一种亲和与平等。
读《诗经里的那些情事》,只觉得,一缕又一缕乡村的风,荡过浩淼的大河与辽阔的平原,不紧不慢地吹来,吹走鬓上尘,吹开薄青衫,抚一下胸口,一把触摸到一段少年情怀,一段乡村岁月。
她写寒门之子的暗恋,笔尖包包叠叠地藏着一分疼惜。“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那是一个樵夫,她拿笔指来。哦,原来山下两间茅草棚,家徒四壁,还有一白发老母。是啊,这一指,亲切了,这一对母子,我们都见过。那个樵夫,他心里装着汉水女神一样的姑娘,无心砍柴,“又宽又长的长江水啊,无论我是潜游,还是划船,都泅渡不过你啊……”《诗经》经他这样一解读,那种喜欢而不可得的暗恋之痛就不是隔着茫远的一片时空了,它贴近了你,贴近了我,那分明是我们在老家上学时的少年时光啊!心里装着思慕的人,一个人悠长悠长走了多少寂寞的青草河堤路。
她写出嫁,那也是乡村姑娘的出嫁,字字句句描摹的喜气里,分明缠着灶膛里柴禾燃烧的平民烟火香,而不是玫瑰搭建的奢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她写到今天乡下人家嫁女儿,唱小曲讨生活的人上门来,敲着竹片儿或小鼓,把个姑娘夸成桃花。读到这里,忍不住勾起我们童年看新娘子的那些回忆。啊,《诗经》里那样热闹的出嫁,像一瓶女儿红,三千年前埋在地底下,她的笔轻轻一撬,原来,还在,还依然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读到深夜,很是吃惊,丁立梅笔下“情事”竟然还包含有更为宽广的社会内容,而不是局限于小男女。她为我们展示古老的祭祀,她哀叹那一场漫长的饥饿……
《采蘋,采蘋》,初看题目,还以为跟前面采荇菜一样,又是爱情戏呢。原来庄重得要命,是关乎祭祀的。她说:“我惊异于那时人们对植物的敬畏,白蒿,蒲草,艾草,还有这里的水草蘋与藻,在他们眼里,都是与神灵息息相通的。他们采了他们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啥的。”这里,她为我们悄悄掀开幕布的一角,让你窥见一点祭祀的消息。然后,“大锅子小锅子里的水烧得沸沸的……采来的水草,浩荡地被运进宗庙去……”这样一个关于祭祀的宏大而隆重场面,通过她的字,终于幕布拉开,壮观地呈现。乡村的风里,我们仿佛还能听见那群人在高台上吟哦,祈愿……落日既沉,四野寂静。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多少多少年前的那一次饥饿的痛苦,她于书边看见,她没有漠视绕开,她写《最是难耐饥饿时》。“荒年。偏有大朵大朵的凌霄花,开得浓艳——苕之华,芸其黄矣。花不知人间疾苦。”开篇直抵苦难,这苦难与美丽的凌霄花做了近邻,狠狠反衬了一下。她写长辈们经历过的饥荒年代,树皮,草皮,观音土,都来吃。“苦难的人类!”由不住地,她一声叹,心怀慈悲,为大地上所有遭遇过饥饿的人们。
信仰与哀叹苦难,可不也是这大地上另一种情事呢!旧时,朝廷常派官吏下来观民风,察民情,然后回去一本一本地上奏天子。在丁立梅的这本“情事”里,我们看见一群古时今时的寻常男女,他们的思念与欢乐,以及烟火百姓的信仰与苦难……这些,在今天,我更愿意说成是“乡村的风”,自纸间不紧不慢地吹来,这是风雅的“风”,乡村独有的风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