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萝卜花

(2008-12-08 09:58:58)
标签:

萝卜花

小炒

小朵

怜悯

杂谈

分类: 凡来尘去

2008-12-8  星期一  天气晴

 

    一个星期又开始了,日子是风吹落叶的。
    外面天气晴朗。阳光成桶成桶地倒下来——这句话,被我的同事们学会了,某次这样对我说。我笑不可抑。

  阳光真的好,是江是海是汪洋了。我的感冒,却一直不见好。也不是太严重,就是嘴里溃烂了,弄特效西瓜霜,别人有用,我偏偏没用,用掉两小瓶了,还是不见好。

  晚上开车回去看了祖父。买了一些吃的带过去,顺便买了一把香蕉带给母亲。母亲看见,欢喜得小孩子似的跳,哎哟,钉靶呀,这么多钉靶呀。

  第一次听到这个比喻。大惊,呵呵,母亲把香蕉比作农家工具钉靶,多形象。

  祖父还好,神智也还清楚,我在他床边唤一声,爹爹!他睁开眼睛,旋即高兴了,是梅呀,是梅呀。父亲说,有些人来,他是认不出的,也不理人家。呵呵,这老小孩!

  很感动于我的父母,特别是我母亲,她真是个孝顺的人,每顿都是她去喂,鱼都把卡给剔了。祖父现在也特别依赖她,别人去喂,他不睬,咬紧牙关不吃,偏要等母亲去了,他才乖起来。我对母亲说,妈,谢谢你。母亲突然脸红了,有什么谢的,人年纪大了,可怜呢。

  那一刻,想哭的。每个人若都有颗怜悯的心,这世界,该多出多少温情?

 

  花两天多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又整理出一部书稿《低头看花》。收录了我写的诸多的花,诸多的乐评,诸多的游记,也放了不少新作进去。自己先喜欢着罢。如果不是太出意外,这部书稿将和鲍尔吉·原野老师等四人一起出。一直很喜欢鲍尔吉老师的作品,这次他约我一道出书,说不开心,肯定是假的。我很开心很开心了。记一笔。

  给刘MM写的稿,通过终审了,也得记一笔。这个MM,一直坚持给我寄杂志,一期不落,寄得我真的不好意思了。终于能为她做点事了,心安了。

 

  有人建议,说我博上的音乐太忧郁了,我立即采纳建议,换了一首轻松愉悦的。呵呵,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很多旧作,被一些人翻炒着。譬如这篇《萝卜花》,又被一同学,炒到《太原日报》上去了。我希望这些同学,不要再做翻炒的事了,读者们都知道谁跟谁呢,挺没意思的。

 

附《萝卜花》。此文曾得过盐城新韵征文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副刊好文章二等奖,华东六省一市副刊好文章三等奖,全国报纸副刊好文章银奖。被百十家报刊转载过,入选过若干文集,被选进中考、高考阅读题中。

 

萝卜花

文/丁立梅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一朵月季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卖小炒。一个小气罐,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或炒鸡肉,或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极干净,外面罩着白衣。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的红。她有围裙,有袖套,过一会儿,她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
  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盘,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承载着五味调和百味香,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罢?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坐在桌旁雕着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附相关评论:

 

翻新的生活(06年选刊6期《萝卜花》——读2006年《小小说选刊》6期《萝卜花》
文/天井
    从语言上说,《萝卜花》这篇小小说显得很平实,就跟萝卜一样,普通。可是,平实的语言却不见得平泛。这也跟萝卜一样,普通但有营养。优美的语言在小小说里造化了作品阅读上的快感,但造化不了作品思想立意上的神圣。简单的生活有时却是我们复杂生活里最见得直观和份量的生活。就像这小炒。女人只有三样东西在她的手中传送:土豆炒牛肉,土豆炒鸡肉,土豆炒猪肉。一个面对公众的生意人,凭着这三样,很直观吧,你要吃,任你选,拘挑哪一样都行,只有三次不同类选择,可是人家生意却做得不错。为什么?那就是女人懂得翻新的生活。人们往往是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熟视无睹,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却是一条值得探索和追求的人生之路。首先是职业内在的要求,如卫生。女人换衣服的目的,不是自己洁净,而是为的自己每次装在盒里的萝卜服务。所以,开在人们心里的一定是这个女人的直观生活习惯。然后才是其创新的艺术性萝卜花。所以生活点缀的往往不是自己最初能想得到的,而是公众的眼睛。看见了,大家记住了,这个女人在雕萝卜花,这个女人是个洁净的女人,放心吧,我们喜欢你。我想,这是在认可后女人升华境界的开始。所以,小小说以并不美的语言,简单的道来就很分明地将创作的过程展开了。于是回忆的出场自然产出的效果在此时却为小小说营造了一个情感点,生活并为家需要特色。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萝卜花也出场了。其实,这里面,小小说本身在叙述中就带有了象征的意味了。只是作者的心思是通过女人内心自我表述完成的。所以,有时候,在小小说里,心里的交流才是小小说真正的语言。我喜欢这样的交流。女人终于将生活翻新了,所以,萝卜花自然也就成了女人的代词。在这点上,我想,许多读者都感觉到了。不过,我还是自信地说,我还看到了另一个女人之功。也许可以当作这小小说隐藏的一个情感沸点,那就是:文章中“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这不是这篇作品随意可以拿走的,离开了这句话,作品的生活本意及萝卜花开放的意义就不会有特别之处了。因此,小小说的构思,是谋断后的再作为,因此,作品最后说:“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我要说的是,没有女人的责任,就没有花开的机会,普通人的生活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是的目的。小小说以萝卜花为名,其意义就如寇主编说的,为的意味,而不是简单的故事。我与其是共感。

 

封面解读:解读2006年《小小说选刊》第6期部分作品

丁立梅的《萝卜花》
找对了一件道具,会让小小说更加出彩。当然,这又要得益于作者赋予道具一种特别的寓意。雕刻萝卜花,其实就是在雕刻生活,也就是在雕刻自己。而且萝卜花要雕出美感,还在于雕刻者的用心如何。于是,作者最后点拨了一句:“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作者这么结尾用意是好的,但结尾用这么直白的语言也值得高榷。不知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文/庄学

  《萝卜花》——这个道具好啊!看似说的是萝卜花,实际说的是雕萝卜花的“女人”。相信生活中作为道具的应该有很多,可是在这篇文章里面,萝卜花就是最为妥帖的道具,换成别的就没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其次通篇用笔简练,简繁有序。但是这个简练绝对不是缩写,而是避免了情节推进的不厌其烦面面俱到。而第三段对女人的描写则是不惜笔墨,使我们对这个女人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记:她的着装、服饰搭配、她的动作……似乎说明她曾经的生活,同时也给人以美感。也就是寇子老师说的:是“一幅淡雅的中国画”。说句那个话:这篇作品是“很小说”的,避免了把小小说当成小品文来写的倾向。至于最后一句,仁智各异,有人认为是多余的,有人认为还可斟酌,姑且存疑,求教于大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的心
后一篇:清香如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