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举举
举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9,242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忆恩师黄文治教授-刘佐民

(2010-11-03 01:09:00)
标签:

杂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忆恩师黄文治教授-刘佐民

武汉理工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刘佐民 430070

 

黄文治教授1912619日生于上海市金山县, 193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 19991130日辞世,生前为武汉工学院院长,全国摩擦学学会荣誉主席.

,求实创新 不懈奋斗 开拓摩擦学学科新领域

黄老原是我国著名的电力专家,曾任过资源委员会电业技正,宜宾电厂,武昌电厂,黄石电厂厂长,鄂南电力公司总经理,中南电业管理局总工程师,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已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教育与培训委员会主任的黄老,受学校党委委托,负责筹建武汉工学院摩擦学研究室,他从有限的外文资料中阅读到JOST报告后,敏锐地认识到摩擦学新兴学科的潜在价值,并基于摩擦学学科的特点,在基地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开拓创新,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了使研究基地适应摩擦学学科的研究,黄老在基地建设中重视人员配备,调集的研究室人员中有金属物理,力学,机械,电子学,化学和材料学等方面的专家和测试工程人员;试验上,除了购置大型金相显微镜,表面轮廓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等测量仪器外,还组织技术攻关自制了一批如齿轮磨损实验台,凸轮-挺柱试验台,定速摩擦试验机和磨料磨损试验机等试验设备.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武汉工学院摩擦学研究室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研究能力的科研结构,并于1979年报批成立了摩擦学研究所.这是国内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同类研究机构之一.

黄老认识到,学术研究需要的是求实创新精神,为了探索摩擦学研究方向,黄老除了查阅大量的外文文献,选择翻译了《摩擦学原理与应用》等译着外,他亲自组织调查研究,走访了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钢铁企业,航运企业和电力企业,最后他结合当时学校的条件,将研究重点放在汽车工业领域;并组织科研人员开展了汽车典型零部件方面的摩擦学研究.为了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工程问题,他在组织项目时,非常注重企业的参与;并且不断地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在他的促成和主持下,198411,全国内燃机三对摩擦副技术交流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全国的107人代表交流了84篇论文.代表们对缸套-活塞环,凸轮-挺杆,曲轴-轴瓦三对摩擦副耐磨性和减摩措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汽车生产企业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此次会议后,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拓宽了项目的来源;也探索并形成了摩擦学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方向.在此以后,黄老亲自参加并组织科研人员针对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摩擦学课题,进行了大量并深入的研究,获得了《铁谱技术及其在滚动轴承接触疲劳磨损中的应用研究》,《凸轮-挺柱磨损试验机的研制》,《接触疲劳数据基础研究》,《齿轮部分弹流润滑状态测试技术研究》以及《发动机摩擦副模拟试验机微机控制及试验方法研究》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不仅创造出经济效益,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确立了武汉工学院在汽车工业中的摩擦学研究地位.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科研队伍,建立了学科团队,为后来武汉工学院的摩擦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摩擦学研究所成立后的10年中,几乎每年都有几项项目鉴定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虽然这些成果是广大科研人员劳动的结晶,但都与黄老的学科建设思想和组织工作上紧密相联的.

黄老认为:学术交流不仅能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友谊.1981,黄老担任了武汉工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在努力推动全校学术活动的同时,特别重视摩擦学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19811992年的近10年间,在他的组织和支持下,学校先后召开了近20余次摩擦学学术会议. 198312月召开的全国铁谱技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84个单位的93名代表;19874月召开的全国磨损测试技术座谈会,与会代表60; 198810月在武汉工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铁谱技术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87个单位的172名代表;199210月召开的第五届摩擦学学术会议,参会代表有146个单位达287.在此期间,还接待了国际摩擦学学会,英国摩擦学学会,联邦德国摩擦学学会,美国润滑学会,日本润滑学会等代表团和英国斯旺西大学摩擦研究中心,联邦德国材料试验研究所等代表团到学校的访问和考察.19829,黄老作为机械工业部,交通部和铁道部选派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代表团团长,前往英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启了我校教师率团代表国家一级学会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先河.辛勤的劳动终会获得丰硕的成果,在黄老的积极推动下,武汉工学院很快开展了国际科教合作,并先后与英国斯旺西大学,法国卡桑工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学院,日本芝浦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并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

学科建设是反映本学科在该领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将武汉工学院摩擦学学科推向更高的层次,黄老始终关注摩擦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他一方面推动摩擦学研究所青年教师前往英,,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进修,配备师资后续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在学校开展摩擦学课程,1978年他首先为有关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摩擦学选修课,继而于1979年在学校首批招收摩擦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由于他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