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之王”突目铜面具:被刻画成甲亢病患者的神像

标签:
“纵目之王”突目铜面具甲亢病患者神像杂谈 |
分类: 民俗文化 |
“纵目之王”突目铜面具:被刻画成甲亢病患者的蜀王蚕丛神像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1986年四川广汉市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是我国最具神秘色彩的考古发掘遗址,那里出土的大量器物,在造型和文化内涵上,都与中原文化有着显著区别,至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在1986年发掘的2个大型祭祀坑中,出土了上千件的珍贵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三四百件的青铜器,器型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它们共同的、也是最重要的特点。除了青铜容器外,其他的青铜器物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在《华阳国志》一书中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居住在四川西北部。那里严重缺碘,是甲亢病流行的地区,直到近代仍是这样。我们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突出。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