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故事会
故事会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94
  • 关注人气:15,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竹馆的神画

(2011-03-17 10:28:25)
标签:

文同

谢村

酒馆

黄酒

《民间文学》

杂谈

    作者: 晏瑜 
    陕南洋州城以北十里之处有个筼筜谷,景色秀丽,是著名画家兼诗人的文同太守常去休闲玩耍的地方。谷口的文家坪,有家小有名气的酒馆,掌柜姓刘名景堂,因在州城做生意出了事缺了本钱,才移来这里经营。他售出与南方“绍兴黄酒”齐名的正宗“谢村黄酒”。文同太守最爱喝此酒了。
    这一天,文太守照例来到酒馆。刘掌柜殷切招呼,急忙亲自动手,温好一壶上乘的黄酒,并端上二两花生米,一碟狗腥草,一碟炝莲藕,一碟腊汁猪耳,还弄来两盘热菜,不外乎就是文太守最爱吃的爆炒竹笋和傥河鲤鱼。文太守邀刘掌柜同坐,刘掌柜不敢坐。太守则说,平日里我常来你处,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今日我请客答谢,万不可推辞。
    刘掌柜受宠若惊,盛情难却,便坐了。但他知道,坐便坐了,然而与太守同席,自已的任务,应主要是劝酒,要让太守大人喝好吃好。
    文太守喝了一会儿酒,突然对刘掌柜说:“我看你酒馆旁边有个池塘,可是你的?”刘掌柜点头说:“是小民的。”文大人说:“我看池中水清洁,塘边草丰茂,是个不错的养鱼虾的地方。我给你一年10两银子,把塘承包下来,我养些鱼虾,有空时,我便来垂钓。如何?”
     刘掌柜忙说:“大人如果喜欢这塘,尽管拿去养鱼就是,哪用什么租金呀?”
    “这么说你已答应了。好好,现在咱们就定下来。”文大人说着,叫书童拿来10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刘掌柜忙推辞:“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出租金的。”
    文大人把银子推过去:“别推辞,虽然我们十分熟悉,可租金一定要付的,否则我不成强抢豪夺了?我的脾气你也知道,你不收,我便不会接手池塘的。刚才我把话没说完全,这些租金,还要把塘畔那两间小房子租来,作为我来垂钓时放钓具的库房呢。”
    “好!好!那房子本来就闲着,如若不嫌简陋,就请文大人使用便是了。”刘掌柜听文大人这样说,只好收起了银子,因总觉得不好意思,便说:“大人,我收了银子,就马上把那间库房钥匙给您吧。”
    “行,行。”文太守马上让书童替代他收了钥匙。
    刘掌柜给文大人又斟了几杯酒,他又想,早就想得到太守大人的一幅画,太守大人画竹可算是天下第一哩。若能如愿,小店可就蓬荜生辉了——今日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慢慢地,好几壶谢村黄酒下肚了,文同心旌摇动,手足飘飘,很是兴奋。于是酒馆掌柜便向太守开口求画索竹,太守竟一口应允。店掌柜赶忙铺纸研墨,文同则捉笔思忖:画啥样儿的竹子呢?突然,文同耳际一种细细的、清幽悠扬的乐音时断时续。文同忙问店掌柜是什么声音。掌柜告诉他,那是谷中有一种叫做“凤竹”的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响声。文太守听罢,拊掌大笑,连喊:“有了,有了!”并对店掌柜说:“我还是先给你写一幅对联,再给你画竹吧。”于是太守挥毫。众人看时,只见宣纸之上,飞蛇走龙:“凤竹鸣凤有凤来仪,酒客斟酒酌酒升仙。”
    呀!妙联!众人赞不绝口。文同又对店掌柜说,我看你这黄酒馆干脆就唤作“凤竹馆”吧,我也干脆就给你画几竿凤竹吧!店掌柜闻言千恩万谢,马上备好了笔墨。文同饱蘸墨水正要落笔,一股黄酒酒香泛上喉咙,文同投笔,急忙冲出屋子,在院子里哇地一声吐了。随后文大人觉得头有些晕,便说稍稍歇会儿再画。恰巧此时,一个差役匆匆赶来请太守,说府里有要事等他回去处理。文太守只好站起来,对掌柜说:“抱歉,我先走了,改日再来作画。”赶紧与随从们走了。
    过了两天,太守果然派了两三个人来,把池塘收拾了一番,投放了鱼苗,然后留下一个人,专职照看管理池塘了。只是,文太守由于政务太忙,却很少来了。帮太守管理水塘养鱼的是个老头,白天有时来酒馆里喝酒,但是,每天晚上,他总是待在池塘那边房子里很少出来。大家都在背后说他是个怪人,所以,也没有谁留意他的举止。
    说来真奇怪,文太守离开风竹馆的第六天,在文太守吐过的地方,居然冒出了几棵竹笋。不几天,竹笋便亭亭玉立,绿荫如盖了。微风吹过,窸窸窣窣,如响佩环,如鸣凤鸾。又过了10天,刘掌柜、店伙计与来酒店消费的酒客,都突然发现出了奇事:可能是朝阳升起,阳光将它印在了院子西边的粉墙之上了,所以,每当晚上满月升向半天之时,月光将它画在了院子西边的粉墙之上。而且月移影移,风动影动,粉墙上的竹影图十分清晰,好一幅生动的《凤竹图》。只要天不下雨,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出现这个奇异景象。前一晌,店掌柜一直为未得到太守的笔墨画而感到可惜,现在却得到了一幅活着的《凤竹图》。真是又惊又喜,心满意足!只是,大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有人便说,可能文太守是个天上的“文曲星”,他常来这里喝酒,感动了酒神,才出现这种奇观景象的。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洋州地面及相邻的兴元府的日子过得舒畅的人,都跑来看稀奇来了。而且,来客都要在城里住下来,亲眼目睹两三次这一奇景。一时间,筼筜谷和谷口的村子里,公子、小姐、客商、官吏、唱曲的、耍把戏的,男男女女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凤竹馆中,酒客人满为患,日进千钱。凤竹馆的刘掌柜笑逐颜开,精明的他便应时顺势,极时扩大酒馆规模,建立酿造作坊,自个儿踩曲,请帮工制醅发酵,连夜酿造黄酒。黄酒生意非常红火,常常刚刚酿成的酒,都来不及存贮,就卖出了。
    第二年,凤竹馆掌柜腰包又鼓起来了,将黄酒分店和餐馆,又开到了十里之遥的洋州城里,还将另一黄酒分店开到了此酒的原产地谢村老街上,让谢村黄酒回到了娘家。刘掌柜的生意又恢复了昔日的气势,财力甚至超过了过去。刘掌柜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文太守赶来喝酒而制造出来的奇迹和财运。于是,就在他的酒馆又在洋州城开业满一个月的时候,他备了一份厚礼,上门向文大人致谢。当刘掌柜向文太守说明他的心意,文太守抚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大笑说:“好啊!我要的就是你把酒楼能重新开回州城里来。为了恢复你的财力,我可真是费尽心机了。”
    刘掌柜闻言,忙问:“大人此话何意?”文大人说:“你是否想知道风竹馆墙上神画的真相?”刘掌柜忙说:“想,当然想了。这是我的一个心病呢。”
    “好。既然你的元气已经恢复了,也不怕漏了秘密。来人,请王永固老人家出来。”
文太守一声呼叫,很快有人请出来了一个50余岁的老汉。文太守一指来人,对刘掌柜说:“你可认得他吗?”刘掌柜说:“当然认识呀,这不是长期给大人您看塘养鱼的王大哥吗?”
     “是的,他是看塘的,但也不光是看塘的。”文大人有些神秘地笑笑说。
     刘掌柜满眼疑惑:“那、那他是干啥的?”
    “干啥的?我嘛?嘿嘿!文大人说得对。我不是看塘的,是执行另一任务的。其实,你家酒馆院子粉墙上的神竹画,多半年来都是我遵照文大人的安排,人为制造出来的,因为以前,我是皮影戏班专负责灯光投影的……”王老汉接过话说。
    “是你制造的?这这、究竟咋回事?”刘掌柜更奇怪。
    “你听我慢慢说来……”王老汉说了真相。
    原来,刘掌柜以前在洋州城开了一家很大的酒馆:醉仙楼,生意很好,赚了不少钱。他是个好商人,富贵不忘本,常常向州衙捐款,配合州官衙门搞兴修水利、办学架桥等利民之事,因此和文大人很熟悉。文大人也感激刘掌柜的爱心和对他这州官工作的大力支持,想在适当的时候用特殊的形式嘉奖他。
    可是,去年秋天由于刘掌柜的12岁的傻儿子一天玩火,不慎将火种掉到了柴堆里,夜里风一吹,酒楼就着了火,不但把这个酒楼烧毁了,还烧死了刘掌柜的妻子和一个厨师及傻儿子。幸而当时刘掌柜出差在外,才躲过了一劫。刘掌柜损失惨重,又赔偿了厨师的家人好多的命价钱,随后只得将酒馆搬回了老家文家坪,开了“风竹馆”小本经营。虽然酒客来到这里,等于到了谢村老街酒馆,生意也不错,可和以前的生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文太守每次到筼筜谷,自然要光顾此酒馆。他一是喝此酒成瘾,二也想给刘掌柜凑生意,帮助他重新振兴事业。可怎么样才能让刘掌柜快速致富东山再起?也让他恢复州城的酒楼生意,方便城中百姓活跃洋州的酒商业呢?
    文太守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招,就去风竹馆租用了刘掌柜的池塘和塘畔的一间房,然后,回来画好了三幅画,请王永固老汉以看塘养鱼为名,每晚在塘畔的房子中,把风竹画犹如演皮影戏那样,弄到纱帘上,再用两面大镜子,调好角度,把帘子上的竹影画,从窗口映照到池塘对面的粉墙上。因那扇粉墙,隔着一个池塘,塘边还有一些树木和竹枝,人们不太方便靠近老汉住的房子,也就遮住了大家的视线,别人就不易发现密秘。又加之王老汉是技艺高超的投影师,他有的是制造奇景的办法,这样便造就了一个“神乎其神的奇迹”,招来了四周的百姓参观,给刘掌柜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我现在想到了!”刘掌柜听王老汉说到这里,接过话头说。“至于文太守吐过的那儿,为啥冒出几棵竹笋?那则是黄酒的作用,因为黄酒酿酒的蘖药中有18种强筋壮骨的中草药,药效促使那块地的泥土疏松肥沃起来,本来地下有竹根,再遇见酒水湿润一下,等于下了场小雨,就生出丰茂的竹笋了。”
    “对啊!你果然是经商的脑子。就是聪明!”王老汉点头称赞道。
    “啊?一切原来如此!难怪王大哥一直……”刘掌柜得知真相,一下跪在地上,“文大人,辛苦您了,多谢您的良苦用心!我没看错!您真是我们的好父母官啦!”泪水一下溢出了眼眶模糊了他的双眼。
     (首发《民间文学》2011年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