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爱绍兴路,有时爱耍酷
爱朋友,爱自由,不爱受约束
我不臭屁,也不是VIP
我不是颜老师,更不是小绅士
我是小颜
故事会小编辑
我和你们一致
爱爱爱故事
以上是小颜同志用最近很火的“凡客体”胡诌了几句,如果能起到一点点自我推广、吸引看客、拉近你我距离的作用,那我就心满意足,眼眶微湿了。
擦干假想的眼泪,我端正坐姿,镇定心神,来交流最近编稿的几点体会,体会用关键词对比的形式展开,以期弥补本人语言罗嗦、重点不明的缺点:
1、故事中的“重”与“轻”:
“重”指重读者,“轻”指轻作者。个人认为,故事作为一种草根文学,创作者不能有过强的自我意识和炫技意图,反之要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能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读者,我想看到怎样的故事,我不想看到怎样的人物?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创作者起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羞于写点假大虚空的东西来糊弄人。先贤教育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是这个理,做编辑是这个理,写故事还是这个理。
★推荐参考:本期《阿P自驾游》的作者显然是为现代读者考虑的,写出了时代感,写出了趣味性。
2、故事中的“大”与“小”:
“大”指大事件,“小”指小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以小见大”,这在我看来是有点难度,颇见功力的要求。“以大见大”的稿件我每天能收到很多,作者们都往大里写,动辄住在几千万的房里,收到几亿的行贿,养着几房老婆,然后被抢劫勒索几次,最后受到法律或命运的严惩,一下死掉。以为用大事件就能写出大故事的想法,是有点天真了。最后,我很喜欢一句话:“小水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推荐参考:本期《主编不好当》的作者寻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巧妙的切入点,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让人捧腹之余,又让人思索。
3、故事中的“真”与“假”:
“真”指真感情,“假”指假情节。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完全忠实于生活的,叫新闻,不叫故事。当我们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心中酸涩,应该不是为了纠结世上到底有无这样的小女孩,有无这样的小火柴吧?为了故事的流传与发展,我们也许不得不放弃真实的情节,但绝对不能放弃真实的情感。本人始终认为,真实的、美好的、积极的情感是一个人乃至社会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话到此处,倘若看客以为我是在鼓励大家一昧编造假情节然后写点世界和平或者世界末日的故事,那我只能泪流满面地去面壁思过了。
★推荐参考:本期《快乐由自己决定》是一个很有爱的故事,看了,笑了,顿悟了,那么我就很欣慰了。
4、故事中的“粗”与“细”:
“粗”指粗描写,“细”指细叙述。此话一出,定会有很多人嚷嚷,不是应该粗叙述,细描写的嘛!哎,但是故事是讲究情节的艺术,要抓人、要有口传性,如果笔墨一味用在虚无的描写与抒情上,那是很可怕的。本人斗胆来做一个坏的示范,如有巧合,实属雷同: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天蓝蓝的,一眼望不到头;风轻轻的,一下一下吹拂着我;听,远处还传来了小鸟的啁啾声,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啊!莫非它们也和我一样,感受着、感恩着这美好的早晨啊!(结束)这是本人做的一个比较极致化的示范,大多数来稿真不是如此过分的,示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不要纠缠于没有意义的描写与抒情,要集中火力紧紧围绕故事核,展开勾人的重场戏,进行激烈的人物“火拼”。珍惜笔墨,浪费可耻!必要时,作者还要不停地扪心自问,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怎样怎样怎样!再必要时,不妨参考编辑组稿、改稿无能时,对手指、扯头发、撞墙等一些列动作。
★推荐参考:本期《执着的越狱犯》一稿粗细得当、铺陈到位,成就了一个不俗的结尾。
以上几点个人体会,有我的诚意,有我的思索,还有很多不成熟与不周全,虽然惭愧,但还是斗胆拿出来接受各位的审阅与鞭策。说得对的,盼知音会心一笑,说得欠妥,也请各位不吝指教。另外,这个月大家都会开始一轮混乱的假期,希望大家有故事会,有简单的快乐!
题外话:推荐本公司新出的《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不要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即便存一点点猎奇的心态,看过书后再行论断不迟。
作者:颜轶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