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会编辑手记-郑继文(2010年8月上)

(2010-07-22 15:19:28)
标签:

人物性格

利益关系

情节

地沟油

郑继文

杂谈

    我们这个网站有个叫“编读直通车”的论坛,上面时不时会呈现一番热闹景象,一直在吸引人的眼球。说实在的,我总觉得上面热闹有余,建设性颇为不足,但有一个帖子,倒是让我留心,这是一个关于故事创作如何塑造人物的讨论。虽然里面有些火药味,但内容上还是颇值得思考的。现清除这个帖子的烟火气,摘编如下:
    一、故事离不开人物,但故事不能只写单独一个人物,这是因为,人物要用来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服务,一个人是没法推动情节的,至少得有两个以上的人物,这两个、三个、四个乃至一大群人,相互得有关联,也就是说,要形成人物关系,只有人物关系,才能形成情节内容,才能促进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关系怎么促进情节的发展?回答是要形成矛盾冲突,怎么形成矛盾冲突?那得先看人物关系是怎么回事。人物关系在浅层面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如兄弟、夫妻、父子、朋友、同事等,这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关系;再进一步,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如欠债未还、父仇未报、恩怨未了等等,相信说到这一步大家都能明白,人物关系只有发展到这种利益关系,才能形成矛盾冲突。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随着人物性格和环境的变化,还可以继续深化,也就是说,利益关系可以进一步加深和激化,并因之促进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强化,化解这种矛盾冲突,一层层化解,就能形成情节上的层次,并进而一步步形故事。
    三、矛盾出来了,就得解决。解决矛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智慧,二是人情,三是人性。不同的人物关系,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比方说,父子矛盾,与同事矛盾,显然会是不同的解决方式。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人物形象自然就出来了!
    四、按照以上叙述的逻辑发展,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或者说人物塑造,必须是,而且只能是:为情节服务!小说只要成功地塑造一个人物,就可以大功告成,但故事绝对不行。我们记住七仙女,记住白娘子,一定是记得她们分别和董永、和许仙的故事,离开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谁还会在乎她是仙女还是妖精啊!
    五、文学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层次、全方面的脸谱化描写,其实,我们只要记住某个人物中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种性格特点,这个人物基本就能让人记住。如果这个特点或侧面的个性更鲜明些,人物就能呼之欲出了。比方说,聂卫平一辈子都能记住河南省队的一位围棋手,逢此人必输。为什么?因为两人比赛吃饺子时,聂卫平吃下了五十只,而那位仁兄竟然吃下了七十只,从来不肯服输的老聂输得服服帖帖。这样一个人物,记住这件事,就能想得出这个人了。
    六、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后,就能明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当然好,但故事人物中的形象如果有缺憾,不够鲜明,只要能有效地推动情节发展,能形成并巧妙化解高质量的矛盾冲突,也可以是好故事!
    这些关于故事人物关系和人物塑造的论述,我是颇同赞同的。人物关系决定着故事的质量。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并不只是由人物的性格定位来决定的,而是由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形成的一层层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人性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会因人物性格的不同,各有个性鲜明的表现,并进而决定人物的命运。故事作者的才华,便是如何将简单的人物关系深化为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并因此而形成矛盾冲突,并因人物性格和为人的不同,使矛盾不断地激发、发展。解决一个矛盾,新的矛盾又随之诞生,这种环环相扣的矛盾有一个结,最终的解决,便是解开这样的死结,达到最终的圆满。
    《奶奶给了零花钱》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因为小宇这个家庭新成员的介入,人物关系起了变化,矛盾随之出来了。奶奶疼孙子,每次来了都给孙子零花钱,面对小宇这个新成员,老奶奶怎么办?这样一个矛盾,如果简单地来一个不论亲疏,孙子在奶奶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矛盾就没有展开,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故事了。作者没有回避矛盾,而是让其他的关联人物都介入到这个矛盾之中,先是兵兵出手来解决矛盾,却让爸爸产生了误会,矛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爸爸只好亲自出手来化解矛盾,反倒更添乱子,最后,奶奶一个“下楼找零钱”再合理不过的解释,让激化的矛盾豁然开朗,迎刃而解,被苦难洗礼过的人的亲情顿时让人觉得温馨满怀。
    《偷油贼》是个荒诞故事,却写得十分有现实意义。作者的构思无疑受到现实中“地沟油”的影响,却巧妙地回避了直接写地沟油,而是平空制造中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小偷再三来偷油,这样的矛盾让人费解,一层层激化后,矛盾在鼠群的围攻下不可遏止,发展到了极致,这时,人的智力或是情感,都已不能化解这样的矛盾,要让这样的矛盾消亡,只有一个结果,房塌、机毁、人疯,看似荒诞不经,但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情节内容却足以警世。
    《起死回生》中的矛盾是暗写的,因为这个矛盾太大,大得能耸人听闻,为了孩子,做父母的一次又一次让自己折寿,揭开了这样一个矛盾的盖子,读者不能不为之动容。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一个老调,相信看完这篇故事,没有读者会觉得这是“陈词”。
    《老同学送客》把矛盾隐藏在温情脉脉的面纱里,俞军敬重同学情,生怕送礼伤了老同学感情,身居高位的老同学,也是利用同学情作为伪装,老同学相见,可谓情真意切,根本不见矛盾冲突的影子,送了一程又一程,真是依依惜别,如果直接送到小店,直接让俞军买包,这样的矛盾就太过直白,故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一次更比一次亲切随和的相送,这样的伏笔伏的是解开矛盾的大包袱,等到张平露出真面目时,同学情和他贪婪成性的矛盾便昭然若揭,用不着再费笔墨了。这样的小人嘴脸,便活现活灵地站在读者面前,让人憎厌唾弃。
    运用矛盾冲突来展开故事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所述,只是我在故事编辑工作中的一点粗浅看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相信作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各有独特的感受和领悟;相信读者在受到故事内容感染的同时,也能愉悦地欣赏故事艺术的美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