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雅静:9月下编辑手记

(2007-09-19 09:55:44)
分类: 《故事会》新刊快读
   法国《世界报》曾向世界500位作家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写作?得到的答案各式各样,其中最有趣说法是:作家干的是上帝第八天的工作。
    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所谓“第八天的工作”就是指上帝还没有创造出来的那一部分,它们是由作家们来完成的。这个说法非常有趣。的确,游弋于作家笔下的“创世纪”,我们感受到的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漫游、享受,得到教益,也得到休息。为什么我们迷恋这个“第八天”,难道生活本身还不够丰富吗?悲欢离合、沉浮变迁、爱恨情仇,我们自己就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故事,变换着角色,无数新鲜与意外已经让我们应接不暇,但是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精彩的,要有超越,故事便为这样的超越提供了跳台。
    我们常被新鲜的事件触动,尽管这份新鲜已经富有动感、美感,充满戏剧性,但我们仍需要向前再走一步,融入自己的智慧、情绪、愿望和勇气,以完成对生活的超越,这种超越可能是对生活中一个细节的夸张放大,可能是对一种情感的提炼升华,可能是营造一种生活中难以出现的环境氛围……
    常收到这样的稿件,本本分分地反映生活,规规矩矩地将所见所闻付诸笔端,要情节有情节,要人物有人物,还有一些悬念,开头结尾都很完整,似乎马上可以发表,但就是缺少一样——缺少对生活的超越,缺少一个“创世”的气魄。这样的稿件,刚开始可能也能会发表一些,但仅仅是发表,走不长远。还有一些稿件,乍一看来,面是面,水是水——还不成形,但其中确实有发现,有超越,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让读者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自然,编辑更看重的是后一种。
    记得一个作者曾跟我说,他创作时好像总是拧着鼓劲、憋着口气,等写完,再到作品中走一遭,自己都感到惊奇。其实我想,这种惊奇正来自于对现实经验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使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激情和喜悦、不可能体验到的惊险和刺激都能在故事得到满足。 
    这一期稿件中,很多故事就是在不同的方面完成了这样的超越。
    《泉水叮咚》是一则情感故事,一个年迈的母亲守着一个已经成了植物人的儿子。可以想象,若在生活中这个母亲会如何操劳,为儿洗脸擦身,活动手脚,她唯一的期盼就是儿子能醒过来,似乎生活再给不了她什么。但作品中,作者给了这个母亲一个希望,让水声“叮咚”,让呼唤存留,于是无奈变成了有指望的行动。同时,这一切被晓阳这个已经失去母亲,同样在外漂泊的孩子看在眼里,于是两颗同样没有依靠心碰在一起,最终晓阳也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我想很多人看到这里眼睛都会湿润,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渴望某种情感的满足,虽然生活中我们无法得到,但是在故事中,我们的梦得到实现。
    《这里的午夜静悄悄》是则“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两个男人因为误会成了仇家,长久以来的怨恨终于在一个深夜爆发。故事展开,矛盾逐个出现,通过对比给人以刺激:刚与柔对话——一边是血性男儿,一边是贤良之妻;理智与本性斗争——面对“温柔诱惑”,一边是本能冲动,一边是理智警醒;报复与宽容同行——一边是喧嚣战场,一边是安宁之夜。故事将几组矛盾集中在一起,相反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元素巧妙结合,在反差中给读者刺激,又在矛盾中寻求和解,实现超越,让人看过之后,大呼过瘾。
    《看你敢不求我》则是一篇幽默风格的作品,一对农村老夫妻,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闹起了“离婚”。生活中哪对夫妻没有这样的矛盾,故事就是将这些小细节收集起来,又加以夸张、放大。看着老头子的计策,老婆子的从容;这边妒忌,那边得意,相信不管是刚刚结婚的小夫妻,还是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都忍不住会乐起来。 
    ……
    西方文学界有一种说法,故事是与生活的竞赛,我想只有不断超越,才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回头再看看第九期稿件,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有不少遗憾,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在讨论中完成更大的“超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