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手记(2006年7月下)

(2006-06-22 17:37:53)
分类: 《故事会》新刊快读
(本期责任编辑:姚自豪) 
   又编好了一期,像一个厨师烧好了一桌菜,自己看看,似乎是色香味尚可,但口味到底如何,那要别人尝了才知道——读者说了算,市场说了算。
    但不管怎么,我坚持一条:一个故事里只要有好看的情节,读者总是会喜欢的——因为他们买《故事会》主要是看“故事”的,而不是为了领悟玄妙、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是为了体会那些源于西方的时髦的表述手法,同样也不是为了欣赏华丽的辞藻的,这些,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影视……它们都有,他们大可不必从“故事”里汲取,而我们的“故事”一旦和它们一样——其实我们在这些方面是远远难以和它们一样的(和小说比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散文、诗歌比抒情的细腻和辞藻的华美?和影视比场面的形象感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那《故事会》则会每况愈下了。
    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作者至今未对情节在一个故事中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次第十一期故事创作研讨班上我和与会作者交流的题目是《谈故事创作中的小说化倾向》,故事和小说的区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对情节的处置上:故事往往是在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构思形成情节的,而小说是没有素材也能进行构思的;故事是整个构思过程全都围绕着情节展开的,而小说是不太会把情节作为构思的轴心的,等等……
    我素来是以“情节”的精彩度、精致度来衡量一个作品的优劣的,同样,我是以经营情节、打磨情节的功力来评判一个作者的强弱的,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完成一篇具有高质量情节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我的不少作者都竭力想把每一篇故事完成得好些,但是,在每一期的刊物中还是会留有太多的遗憾,本期亦然。
    我个人觉得本期中有些作品还是不错的,如:《一定要告诉你》、《替身丈夫》、《不要惹恼了猫》、《天价头发》、《没有公式的感情》,这些作品大都有不同于一般的构思,或多或少有着“超常思维”的成分;有些故事虽然整体构思弱些,但至少也有一个能让读者获得一定阅读满足感、兴奋感的核心情节,如《舞台上的赌约》、《玩一把儿》;《阿拉巴马州的魔鬼》是一篇编译的外国作品,我觉得我们的故事作者可以从这样的外国民间故事作品中获得教益,特别是它那种“原生态”的民间文学的“味”(这恰恰是现在有些作者所最欠缺的);《一个女儿几个娘》是孙新华自去年10月发表了《独闯影视城》后的第三个中篇,该作品在人物关系的设置、结构框架的布局以及核心情节的构思上是值得称道的。
    当然, 这些作品都有待于读者的检验、作者的评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