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的魅力
(2022-11-25 20:09:48)| 分类: 诗话 |
格律的魅力
高 平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短诗《自由,爱情》,据我所知,在我国有三种译文:
一种是孙用译的:“自由,爱情!我要的就是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将爱情牺牲。”
一种是兴万生译的:“自由与爱情,我需要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牺牲了我的爱情。”
以上两种都是自由诗的译法。
还有一种是殷夫(即白莽)译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格律诗的译法。
抛开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不论,为什么只有殷夫的译文能够流传?我想,它固然主要是由于符合了中国人对“五七言”的欣赏习惯,从中也是可以悟出点儿规律来的。大凡一首好诗或者佳句之所以能够流传,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即内容要深深打动读者,使人愿意记住;语言要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使人容易记住。看起来无动于衷,读起来佶屈聱牙的诗,是不容易流传的,更不会流芳。
我国的新诗,至今在人们的心中扎根不深,,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流传开来的佳作或佳句不多。原因之二就是在“散文美”的掩护下,总是不肯克服散文化的毛病,写得太自由了,越来越自由了,也就剥夺了读者背诵与记忆的自由。不只是我们,外国人也不赞成诗的散文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诗人蒙塔莱曾在受奖演说中不客气地指出:“许多诗是散文,是下等的散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