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2025-08-10 23:36:16)
标签:

朝鲜半岛

日韩合并

中朝关系

中韩

历史

分类: 我看历史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朝鲜半岛从地理上看,它直接属于东亚大陆,自古就同中原王朝直接接壤。而且中国古代王朝曾多次控制过半岛大部分地区,元朝还一度在这里建立过“征东行省”。最近的一次大陆政权的武力征服就是清朝对朝鲜王国的“丙子之役”,直接逼迫朝鲜国王向清朝皇帝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从文化上来看,朝鲜人远比蒙古、西藏、新疆等 少数民族更接近古代华夏文明,不论在人种、服饰、文字还是习俗方面,几乎都是中原王朝的翻版,明清时代,乍一看,朝鲜王国就像是一个“小明朝”。

那为什么朝鲜半岛最终还是没能和中国“合同为一家”呢?

 

一、地理的阻隔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别看朝鲜半岛和大陆直接相连,但是半岛与中原的地理阻隔,远超过蒙古、新疆、西藏与中原的联系,直接抬高了统治成本。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朝鲜半岛北临鸭绿江、图们江,西靠黄海,东接日本海,与辽东半岛之间还隔着长白山、千山山脉等山地。这种“山海环绕”的地形,使得中原王朝在军队的投送物资运输方面都困难重重。例如,汉朝在最强盛的时期才在半岛北部设立“汉四郡”(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南部的辰韩、马韩等部族因山地阻隔难以直接管辖;唐朝联合新罗灭高句丽后,也曾试图在半岛设立“熊津都督府”,但因新罗的反抗和陆路补给困难,而没能实现这一目的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对比其他地区:蒙古高原、新疆(西域)虽远,但与中原通过河西走廊、草原通道保持连接,且游牧民族的流动性迫使中原王朝必须经常主动地和他们发生战争或贸易,双边的互动频率要远高于中原王朝和半岛势力的互动;西藏虽有青藏高原阻隔,但通过茶马古道和宗教交流维持着与中原的联系,清朝时更因蒙古与西藏的宗教绑定(黄教)而强化了管辖。

朝鲜半岛对于中原文明就没有这些“紧迫性”问题——其与中原的地理割裂,难以成为威胁中原的力量,所以半岛势力从来就没有对中原王朝构成致命威胁,这就降低了直接统治的必要性。

 

二、文化的独立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朝鲜虽受华夏文化影响较深,但却形成了独立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体系,早在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就形成了独特的部族认同。在高丽王朝时期又逐渐凝聚成“朝鲜族”的意识;尽管长期使用汉字、也尊崇儒家,但十五世纪朝鲜世宗创制了“韩文”,就标志着半岛文化自主性的强化,摆脱了对汉字的绝对依赖;同时,在1392年到1910年期间,朝鲜王国又以“小中华”自居,也就是他们认同华夏文化,但又有自身的政治独立性,这种意识就造成了他们对于被别人直接统治产生了强烈抵触。

相比较其他地区,蒙古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原不同,但双边长期处于“互动”(对抗与融合)之中,以至于在历史上中原和草原势力之间的界限显得非常模糊;西藏的藏传佛教与中原形成了强力的政治绑定,清朝时期的“金瓶掣签制”就是中原王朝对边藏势力达成的“宗教-政治”联系;而新疆地区,由于早期属于丝绸之路,其地理环境相对分散和割裂,所以在经济和战略上就相对更依赖东西两边的地区,要么和西部的中亚地带合并,要么是和东部的中原地区合并。这些地区的民族认同从未发展出类似朝鲜式的“排他性的独立意识”,更容易被纳入到多民族共同体叙事当中。

 

三、战略价值不高

前文提到过,因为地理阻隔,造成了中原王朝对半岛直接统治的成本较高,但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统治蒙古和新疆的成本也比较高。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家治理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价值——战略价值。

草原部族从战国时代,就成了中原政权的一大症结,不论是驱逐、建长城、贸易,都无法消除草原部族带来的烦恼,有时中原王朝的大军甚至能深入草原和沙漠腹地,但有时草原帝国也能一度中原的直接统治者,到了清朝时期,总结历代经验后,终于将草原和中原这两对冤家绑定在了一起。

新疆(西域地区)从中原人打开西部视野后,就主动拿下的地区,汉朝为了对付匈奴将其控制,到了唐朝时则为了消灭西突厥势力并维系同中亚的贸易交通线(丝绸之路)也必须控制这里;而到了清朝时,虽然没了丝绸之路,但因为盘踞在这一带有一个长期和清王朝对抗的准噶尔汗国,双方和战了百余年才以准噶尔汗国被征服为止。

可见,不论是草原和西域,对于中原王朝都是一个“不合并则威胁永存”的地带,虽然治理成本很高,但让这些地区安定的战略收益更大。

相比较而言,朝鲜半岛则没有那么大的战略价值。它既无法带来像丝绸之路那样的收益,也从来就没形成草原部族以及准噶尔汗国那样长期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自然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成本来维护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所以我们会看到汉朝在半岛北部设立的四郡、唐朝在平壤设立的熊津都督府最终都因为半岛存在反对势力而最终撤销,元朝的“征东行省”看似直接管辖,但并没有废黜高丽国王,反而还让其兼任行省的丞相,仍然保持独立自主。

 

四、近代列强的干预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到了近代时,出现了远比以往中原王朝遇见的所有的对手都更强大的列强。他们同中华帝国远隔千里万里,不需要大兵团就能击败帝国的武装;他们不在乎去颠覆中原王朝的君主体系,只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进行全方位渗透,挑战甚至颠覆华夏文明所固守的儒家道统以及中华帝国所建立的东亚体系,日本就是其中一个挑战者。

宗藩体系遭遇殖民体系。清朝有很多藩属国,但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其中朝鲜、越南和琉球堪称铁杆藩属,缅甸、尼泊尔和暹罗(泰国)若即若离。但自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这些藩属国都纷纷成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朝鲜也避免不了这个命运,只不过由于它距离中国最近,成了最晚一个被殖民的对象。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没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开始对朝鲜王国进行渗透,到80年代后,就已经在半岛上取得和清朝同样的出兵权力。而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击败清朝,朝鲜彻底摆脱了中国的附庸身份,变为了名义上“独立”而实际上是为日本附庸的国家。而到了1910年,“日韩合并”,朝鲜半岛第一次彻底亡国并成为他国的领土。而待1945年日本战败,决定朝鲜半岛命运的则是美、苏这两个超级战胜国了。这个受到日本近半个世纪的殖民影响,又经历西方文明的冲击与改造的半岛民族,已经离中国越来越远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日本的干涉和侵略,朝鲜半岛大概率仍会同中国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甚至有可能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改革一并被纳入到中华体系范围内,走向类似日本对琉球王国实施的“废藩置县”的道路。毕竟近代中国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并实施政治改革,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朝鲜半岛与大陆的地理阻碍已越来越不是问题了。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爱开玩笑,在中华文明可以建立东亚秩序的帝国时代里,因为地理阻隔和战略价值的缺失,中华无需直接统治朝鲜半岛;而到了近现代社会后,因为技术革命原本可以强化联系的中朝(韩)彼此,却因为列强殖民者的干预而相形渐远。

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