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某小区上演“鞋盒保卫战”:是谁给了物业抄家式执法的权力?

标签:
物业黑社会化双标公章权力无法无天 |
分类: 杂谈 |
"砰!砰!砰!"3月28日清晨的敲门声裹挟着粗鲁的节奏,扰乱青岛城阳区小寨子某小区6楼的一户人家的平静。当业主张女士打开房门时,赫然发现七八个壮汉如铁塔般堵在门口——这不是电影里的黑社会场景,而是发生在"文明小区"里的真实一幕。他们奉命要带走的,不过是放在张女士家门口的几个鞋盒。

一、物业的双标管理:门禁坏了5年不修,鞋盒放了3天就“违法”?
早在2020年,张女士所在的单元“门禁对讲系统”失灵,为了接来访的客人和亲人,家里人不得不从6楼跑上跑下,很明显其他住户们也有相同的困扰。大家也不止一次向物业反映,但五年来,物业都置若罔闻。
但物业的"懒政"在今年3月突然被打破。因为张女士整理家居,将几个鞋盒暂放在自家门口,待收拾好以后,就很自然地收回。但是此时,物业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执行力",他们通过保洁员告知物业不允许将物品放置在门口,还贴上通知,要求在某日前挪走。张女士一家住在最顶层,门口放置的几件物品非但不影响邻居的进出,连自己家人的进出也不影响,更不干扰消防安全,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张女士一家并未予以理会。可不久,门口的鞋盒联同里面值钱的鞋子、甚至连门口地垫竟都不翼而飞了。
“你们再不搬走,我们就自己动手!”
张女士来到物业,赫然找到了丢失的物品,而物业倒也“坦诚”,确实是他们“拿”的。
这个对门禁故障视而不见的管理方,突然对三个鞋盒展开了堪比刑侦案件的追踪。
二、物业的“权力幻觉”:盖了公章,就能无法无天?
面对物业领导的强横,张女士无奈之下选择报警,警察也明确表示:“物业确实无权私自处理业主物品”,还亲自将鞋盒搬回原处。
然而,物业并未收敛。几天后,他们又贴出一张盖着物业公章的“最后通牒”,似乎这样他们的要求就“合法”了。

更讽刺的是,这个自诩"管理规范"的物业公司连他们自己定的最后日期都等不得了,在隔天日清晨发动"突袭"。趁张女士丈夫上班期间,七八个壮汉构成的"执法队",用身体堵住张女士的家门,在张女士和她只有四岁的女儿面前,蛮横要求搬走门口的物品(看来,这七八名大汉并没有受到门口摆放物品的影响),张女士不为所动之下,这几人再次强行拿走鞋盒。
这不是基层治理,而是赤裸裸的暴力威胁。
疑问:

——物业到底是服务者,还是“土皇帝”?
——谁给了他们强闯民宅、私自扣押业主财物的权力?
三、沉默螺旋中的觉醒者:当法律人成为"弱势群体"
现实是,在这个以小寨子原住民为主的小区里,外来业主不仅无法享受原住民的福利,甚至还要忍受物业的“区别对待”。物业敢如此嚣张,无非是仗着“地头蛇”身份,笃定业主不敢硬刚。
——难道物业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张女士本可以妥协退让,息事宁人,但她是一名律师,她的一句话令人动人:“如果我连自己的权益都不敢维护,还怎么帮别人维权?”很明显,她的坚持不是为几个鞋盒的得失,而是守护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底线权力。

四、我们的愤怒,不该只是愤怒:法治精神垮了怎么办?
这件事看似只是“几个鞋盒”的纠纷,实则暴露了基层治理的深层问题:
物业滥用职权,把服务变成“管理”,甚至动用“黑社会式”手段;
执法部门调解无力,导致物业屡次挑衅法律底线;
小产权房业主权益保障缺失,让某些物业有恃无恐。
如果我们今天默许物业抢走几个鞋盒,明天他们就能变本加厉,今天管你家门口放什么,明天就能管你家里怎么住。当法治的阳光照不进普通人的门口,再光鲜的文明奖牌也不过是遮羞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