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余秋雨先生、凤凰吴小利的足迹我于2007年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期间考察了“冀家大院”,并深深的被它的格局以及精美的建筑形制所吸引,竟然在耗尽了两部相机的3块电池之后仍乐不思归!


冀家大院现名“浑漆斋大院”,建于明末清初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掌柜冀玉岗的祖业,解放后为中国外经贸部长雷任民旧居,文革期间沦为公社的办公场所,九十年代初被平遥漆器工艺美术家耿保国以200万元人民币当年的高价购置为宅第,隧改名为“浑漆斋大院”,现如今为耿家一家人的住所兼漆艺工作室及展厅所用。在耿保国的细心呵护下,院内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得到很好的修缮与保护,是平遥古城内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北方民居建筑群。
也许是私宅的缘故,“浑漆斋大院”不在平遥旅游通票的范畴之内,所以游客多半没有选择这里,因此它没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雷家大院”的广泛名声,但也正因为如此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细想倘若当年张艺谋选择“冀家大院”作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地,那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冀家大院”规模仅次于“日升昌”创始人--“雷履泰大院”,但同“雷履泰大院”的杂乱无章(不同时期续建所至)相比显得更加规整标致。严格遵循传统民居的八卦格局,传统礼教的印记在建筑格局的规划中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冀家大院”是罕见的六进制的传统山西民居“标本”(一说三节四院过道厅两垮院的传统山西民居格局)。同北京四合院相比“冀家大院”更加雄壮森严、有更加精美的雕琢,除了格局上的相似之外更加具有北方民居的普遍代表性(如曾经遍及河南、山西、河北、陕西拱窑式民居建筑),从而也具备了建筑学与社会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宅门在巷内辟与八卦“离”字方位,门顶建有保卫性质的看家楼、面扩五间,供大院保卫人员(家丁)工作及居住。

前套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与陕西房子半边盖的形式类似),为客房。

前出廊建有独特的双门玄关结构,二门兼具屏风的作用只有庆典、贵客盈门、祭司时才被获准开启,平时走门两侧。小姐出阁之前是决不允许夸此门半步的,即所谓的一门不出、二门不迈便是!

廊门后为中院拱卷正窑五间,东西廊窑个三间,概为偏室房,南为大北为小。




过厅后便是正堂大院了,正堂之上有木结构楼房五间,为小姐绣楼(闺房),院心敞亮,房舍宏大,正堂外立柱为罕见的长约十米的上好木料!

令人惊叹的是文物级的精美雕花雀替、雕梁斗拱、风门柱耳.....其精美程度甚可与江南木雕媲美!日月龙凤悬云砖雕更是建筑与艺术的价值。

同样是遵循南长北次的礼教门规,南三卷窑为长子房、北三卷窑为次子房,同时南房高、北房低。其上平台,具有防御、观景以及晾晒之作用,其高度竟与城墙齐!

通过狭长的卷拱回廊便是后院了,后院是厨房及餐厅,现在重建建筑为“浑漆斋”的漆器艺术品展厅!旁有小门为柴房、马棚。


北垮院形成了单独的通过式正堂与南北厢房并配有专供马车与下人进出的大院旁门及车场!这里显得较为狭长,因为这里是丫环、仆役、车夫门的天地,小小的正堂便是管家住所了。这里同样反映着仆役们的尊卑,南厢房为单开间的小屋,北厢房为长约十几米的窄长的通铺间!


历次的修缮竟然让元、明、清三代的瓦当共现一顶!

“冀家大院”仿佛把古人的一幕幕生活的场景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通过这里可以研究封建社会的礼仪教法、生活状态从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形态!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晋商”的名号和“白银的光芒”,这里为我们提供了最完整的充满艺术与建筑魅力的宝库。对当代中国建筑的趋向、文化的传承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具国外建筑师的研究报告:中国北方四合院形制的民居,其格局及结构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环保节能效果,冬暖夏凉的功能非常适合大陆性气候的地域。毕竟是历经千年发展而来的,定会有它存在的意义,这又是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关联的问题.......)

“冀家大院”位于平遥古城书院街葫芦肚七号,票价2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