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谢晓东任制片人,王竞执导,冯波、李乃文主演的反映当下的电影《我是植物人》,虽是小成本,导演及演员也都是新人,但电影所展示出来的精巧的叙事结构、严肃的现实主题及演员精湛传神的表演,使令其比今年所谓的华语大片更能堪称“大片”,更能引起观众产生普遍的共鸣。在豆瓣网上,该片获得7。8分,远比今年的华语大片的评分都要高。
例证之一,就是你看完电影会产生直接的后遗症:买药之前,是否需认真的加以考量或征询朋友的意见?
《我是植物人》就是触及这个人命关天的领域,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医药。在美国,一种新药的诞生大约需6——7年的时间,因需长期的临床试验和细致、精确、完备的检测工作等程序后才能进入市场,而我们国家几年前的数调显示,一年有着上万种新药诞生,以火箭的速度飚升,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种新药问世。导致这个令人恐惧的数字的背后是什么?电影揭示了医药行业知假造假,为了新药品顺利过关,医药公司甚至假冒主治医生签名,有时甚至让主管部门代签,从而酿出电影中的悲剧——植物人的出现。
电影命题很严肃,但形式上却并不枯燥,以狗仔队记者切入故事,与女主角之间不乏轻快、幽默、活泼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逐渐带观众入戏,娱乐成份很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娱乐成份十足并不像时下一些恶俗电影那样,以低俗无趣为诉求,它根植于现实,尽管初看有趣,但看后会让人长久哑言,因它批判一些人们司空见惯、视若无睹的社会不良现象:电影中男主角刘聪为了帮助失去记忆的女主角朱俐找工作,不惜为她“造假”,在文凭贩子那里为她购买假文凭,到街边购买山寨手机,朱俐凭借光鲜的履历堂而皇之入职一间响当当的医药公司,成为其中的职员。及至后来这间医药公司发现朱俐窃取其机密文件,查阅朱俐的资历时,才发现她的资料全都是假的。多么的讽刺,又是多么的荒涎。
《我是植物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批判电影,也不像好莱坞式的社会题材电影。它更像一台大型钻孔机,不仅仅满足于“地面”,而要钻入到“地底”,追问导致这一切的最根源——原罪。女主角朱俐由“受害者”植物人到原罪者,让人悚目,但也合情合理。电影揭示一个深刻也最为有力的主题:在欲望与利益的驱动下,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或间接制造植物人,即使一些微小的人也无法置身度外——比如朱俐的妈妈,退休之后,为生计,制造简陋,没有质检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