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为什么抗日题材能与百万联姻?

标签:
校园 |
抗日题材在电影上照样风光。叶伟信的《叶问》在很多人都不看好,遭遇《梅兰芳》、《非诚勿扰》不利局面上,硬是虎口拔牙,收获一亿多票房,口碑上更高于前两者,这与它主题的抗争精神有莫大的关系,看着叶问以暴风骤雨式的拳头,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击倒十个日本兵,那个中国人内心不畅快?看着叶问最后明知结果是死,也要挑落日本将军,那个中国人不热血沸腾?这正是中国人的魂魄。还有最近陆川的《南京!南京!》,坚决抵抗,成为它最大的底色,也是最大的亮色,它的票房也快速过亿。陆剑雄站着战斗,站着受难;妓女小江为拯救同胞,赴日营做慰安妇,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抵抗?还有小豆子,不要忘了,在影片开头,他为陆剑雄输送炮弹,离开南京后,他可能就是一八路军,继续与日寇作战。
说回电视剧,比较《团长》的繁复叙事,《杀虎口》胜在结构简单、直接,更符合电视观众观赏,而且故事颇具创意,如白朗,出生于土匪家庭,却敢爱敢恨,充满正气,最后成为八路军英雄,颠覆了以往的八路军的形象,还有在政委角色安排女性来担当,一改以往抗日题材由男性来担任政委这个角色,为这部充满硝烟的电视剧增添一抹暖色,这些很具人性化。李光洁、唐于鸿、张磊等演员拿捏角色都很生动、入微,他们由演绎抗日题材晋升为偶像明星,这种现象在荧屏非常少见。相比《团长》投入4000多万,《杀虎口》的投入更值得借鉴,卖出3000多万,投资却只是600余万。《杀虎口》的成功还说明,只要在创作上有创新精神,抗日题材大有空间可挖,一样可以受到观众欢迎,单集一百万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