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从新浪上看到两则消息,第一则消息是,为“纪录抗震救灾感人事迹”,将要开拍四部“汶川电影”,分别是由中影、峨影、八一厂三家单位联合摄制,片名暂定为《汶川》;峨影拟拍摄电影《汶川时间》;峨影集团还与西部电影集团联袂,组织策划、创作电影《5.12北川不相信眼泪》,影片将于5月底正式开机;峨影集团还将与全国兄弟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厂合拍“抗震救灾”系列纪录片。第二则消息是,香港演艺界也将筹拍一部赈灾电影,拟由刘伟强执导。
给我印象,第一则消息荒唐可笑,一些内地电影人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本末倒置,潜台词分别是:人定胜天,面子工程显然比预防工程更为重要;第二则消息还有些靠谱。靠谱的前提,按照香港电影的惯例,一般都会将电影所得票房全部捐给灾区,这比较实际,相信这部也不会例外。
在大自然灾难面前,电影并不占任何优势。远远不及电视、摄影来得及时、震憾,电影对比电视,完全失了时效性;而其“还原”事实的能力远远比不上灾区现场的一张照片。更为严重,或者可怕的是,这些“汶川电影”存在严重的主题偏离,既然是“抗震救灾感人事迹”,必然强调“人定胜天”论调,可恰恰此次是“人不能胜天”。一味强调人的力量,而漠视大自然力量,对公众来说,与垃圾的功能无异。此刻,远远不是树伟大英雄,那怕是平民英雄的时候。通过这次大灾难,我们应吸收教训,对生命敬畏,同时,更应该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防范下一次大自然灾难,把人类伤亡减到最低才是当下之急。
以“故事”形式的电影,即使它比《铁达尼号》更为感天泣地,也无异是往灾区人民伤口再撒下一把盐。经历过大灾害苦难的人们,往往不愿意再回首“往事”,他们有着严重的心理阴影。这可从美国911灾难可见,即使它是人为原因造成。就连急功近利、喜好展现大场面的好莱坞也不敢当年就“动手”此题材,而是事隔几年之后。更何况,汶川地震的当量远胜美国911灾难数百倍之多,开拍这些电影绝对是往灾区人民心里再制造一次心理地震!请电影工作者对灾区人民予以尊重!
与其开拍这些“感人事迹”电影,倒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得实际、及时。拿这几部电影的钱拍摄一部全景式预防大自然灾害纪录电影,不单包括地震,还有海啸、台风等等所有的大自然灾害。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将是造福所有中国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年,最缺乏的是就是这类电影。这是电影人最可以做的事情。
电影人可以到一些经验丰富的国家取经,如日本、美国、欧洲等国,还可以到国家有关部门征询专业人士,比如,指导公众通过一些什么样的简易手段预测地震,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最安全方式避震,在陷入绝境之后,应采取什么最有效的方式自救,保存体力。
人民安,才是真是安!
“汶川电影”推迟几年之后拍摄,相信也不会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