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惊悚大师史蒂芬·金与导演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看来是最神奇的一对“小说+银幕”组合,至少目前来看是如此。弗兰克·达拉邦特擅长将史蒂芬·金小说改编成电影,与原著一体化,而这一点同样得到史蒂芬·金的首肯。《肖申克的救赎》与《绿色奇迹》就可见一斑。不过,弗兰克·达拉邦特看来没有奥斯卡命,两次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均无功而返。
史蒂芬·金拿手绝技在于通过一个狭小的环境里,反映无比宏大的命题。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通过监狱不见天日的狭小空间,探讨自由与体制的关系;《绿色奇迹》中,同样透过监狱,反思人性。弗兰克·达拉邦特厉害在于,百分之百地在银幕上“还原”史蒂芬·金的所思作想。
《雾地异煞》是两人第三次合作。
故事讲小镇被神秘浓雾困锁,对外通讯隔绝。居民在超市抢购日用品时,赫然发现自己身陷险境,决定留守超市内看清形势。依然是狭小的空间“话事”。不过电影最令人恐怖不是浓雾,也不是浓雾里的秘密。最恐怖的是人性。
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不过,人们都往往漠视这样一个常识:在恐惧面前,人人也都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也如生活中一样,平等的同时,就等于剥夺了平等的权利,在恐惧面前,人们开始慌乱无惜,开始寻找“救世主”,谁能够出一个主意,众人马上跟随,不管这个主意是否符合道德、伦常。影片中,被困于超市中的人们,开始内乱,不能自制,有人以上帝先知自居,认为这是上帝惩罚人类的后果,她的言语得到许多人的信任,渐渐取得话语权,之后,她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杀戮同胞。我不太相信电影安排的情节,男主人角能够逃脱得了超市中以“上帝先知”自居的妇人之手,走出超市。
相比未知的恐惧,更为恐怖的是人性。人之初,性本善,那之后呢?相比外星人偷袭地球,我更愿意相信于人类毁灭是因为自残。这是我看过的人类未来最合理的死法的电影。这是一部好莱坞最有营养价值的电影。
谁能看懂人性?有个朋友说了一个故事,不久前,有个温文尔雅,自称是教物理的中年男子过来看他的房子,一看就是那种为人师表,不像出尔反尔的人,那人谈吐文雅,态度真诚。那人看完房子后,表示非常满意,并十分真诚地说,“你与房东商量,我决定与你合租,请放心,我不会再去看房子了。”末了,还说请他一起去吃饭。当他与房东谈妥后,致电给他时,电话始终打不通。他小心翼翼发了一个信息给那人,说房子之事已经与房东谈妥之事,静候那人的消息。那人回了一条,“不好意思,我不租了。”
在恐惧面前,能够做些什么?不要慌张,记得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刻也不要与集体在一起。被困于超市的人群里,有一位母亲,她出来买东西,把8岁的女儿留在家里,她担心女儿的安危,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打开超市的门,奔向迷雾,寻找回家的路。影片最后,她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