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板路:19.五排的油茶
(2025-11-02 07:29:21)| 分类: 资源县 |
五排人喜欢打油茶,缘于长期缺乏粮食及居住高山的生活环境和现实状况。它既可以用少量的粮食,伴以茶汤充饥,又可祛湿除瘴,提神醒脑、消暑解毒、止渴生津,备受五排人 的喜爱。
如今,油茶已成为五排人招待宾客的上乘小吃,并已伴随时代发展,走向了市场,大街小巷开起了油茶店,生意甚是红火。油茶原料主要是自己栽培自己加工的茶叶、生姜、大蒜、茶油、花生、胡椒、香蔬等。
好的油茶汤要做到“三响”、“四轮”。第一响即在茶钵里经过锤砸茶叶,倒进热烘烘的铁锅时用汤勺要烙得吱吱响,才能冲入热水;第二响是在茶汤开后滤出茶泥,冲入装有捣碎了的生姜、葱头蒜脑等佐料的茶钵中,再倒回下了猪油滚烫的铁锅里,随着“噗”的一声脆响,汤马上“咕噜噜”地在锅里沸腾翻滚,这一步叫“回锅”;第三响就是勺子舀着茶汤倒入装有油茶料的碗里,滚烫的茶汤淋在酥脆的茶料上,也要发出嗤嗤的脆响。“四轮”是指一锅油茶经过如此周而复始的四轮,打出来的油茶汤吃起来就会格外有味。
打油茶要有功夫,吃油茶也要有功夫。按照风俗,一锅油茶每人要吃四碗,意味着祝福你四季平安,四季发财。初吃油茶的外乡人,一时不习惯,至少也要吃两碗,这样也会福禄双全。要吃出油茶的味道,就要吃得烫、喝得快,吃完一碗,一会又来一碗,吃慢了,汤凉了,就品尝不到它的味道了,况且吃慢了,大家等着你,既不好意思,又耽误打油茶的速度和时间。
吃油茶时,杯里的茶料要伴随着汤吃完,不用筷子,客人去五排家里吃油茶时每人可拿一支筷子或汤匙。这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到却并非一日之功。吃油茶有提神的作用,可以消除疲劳,振作精神。清晨起床后,中午劳动归来,精神疲倦,困乏无力,吃过油茶后,疲劳顿消,体力很快恢复,精神倍增。因此五排许多人特别是上年纪的人每天早上、中午两餐油茶是一定要吃的,他们说不吃就会全身无力,干活没有气力。
夏天喝油茶可以消暑解热,帮助消化。在农忙时,人们不止每天要吃两餐油茶,大多数人收工后晚饭前还要喝上几杯。冬季吃油茶可以祛寒、止咳化痰、润肺生津。冬天寒冷,手脚冰凉,喝上几杯油茶,浑身上下就会感觉热烘烘的。在五排,无论到哪一家,好客的主人都会用煮好飘香的油茶敬你,如果客人有机会来到五排,就会体验到五排的热情。
五排人最兴打油茶并有茶规可循,有一些茶规:
茶规之一:客来打茶,相敬如宾。五排素来纯朴大方、热情好客。凡有客人进屋,不管远村近邻,也不管熟悉或陌生,主妇们便打油茶招待,敬茶与敬酒的意义一样。曾有“油茶是个鬼,来客添勺水”的说法。
茶规之二:吃茶必双,寓意深刻。五排油茶都兴吃双碗,餐油茶一般吃四碗,意思是“好事成双”,“四季发财”。若只吃一碗,则被称之为“跛脚茶”,是不吉利的。四碗油茶寓意各不同,即“一碗强盗,二碗贼,三碗跛子,四碗客”,意思是只有心虚的贼才匆匆吃一两碗离开,朋友和客人是慢慢叙情依依不舍。四碗油茶的口味也不尽相同,有歌称:“一碗苦,二碗涩,三碗四碗才好呷。”有时前两碗放茶,后两碗放糖,意即先苦后甜。
茶规之三:以歌伴茶,山歌助兴。有客自远方来,瑶家姑娘常一边打油茶一边唱山歌,以歌传情,以茶会友。如有姑娘喜欢小伙子,便会唱道:“黄豆打茶喷喷香,不要胡椒不要姜;只要二人心愿了,不要媒人也成双。”“一个茶盘四四方,双手端来敬我郎,我郎喝了油茶水,好比吃了迷魂汤。”如客人不会唱歌,可以说声:“麻雀哪敢比金鸡,乌鸦哪敢比画眉。”你真的不会唱,那也能原谅你的。
茶规之四:礼貌送茶,以礼接茶。打好的油茶一般放在圆形或方形的茶盘内,双手端来敬茶,只有一个客人一般也不直接捧茶碗。方形茶盘象征“迎接四方客,款待八面宾”,圆形茶盘寓意“美满幸福,团团圆圆”。
茶规之五:发一根筷条,表一心一意。香喷喷的油茶端上来的同时给每位客人发一根筷条,意思是大家一条心或一心一意。一根筷子还是主人表示谦虚的意思,即没有什么好油茶料子,只用一根筷子就成了。另外这还是一个辞碗的标志,你若不想吃时,就把那根筷子加到碗上,表示不吃了,主人就不再给你放油茶了。
茶规之六:挨家过户,平分秋色。客人来到五排的瑶族村寨,进到一家吃油茶时,如上家下屋,左邻右舍的人知道了,会请你到他家去吃油茶,这时你必须十分客气地婉言谢绝或应邀而去,只吃这家不吃那家,就是厚此薄彼,嫌弃他们了。
五排茶规,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五排人热情好客,以礼待人的优良传统和美好心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