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66.资源瑶族的习俗与禁忌
(2025-10-05 07:29:20)分类: 资源县 |
资源的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和习俗:
1.饮食中禁忌吃猫肉、蛇肉、狗肉,师公和受戒的人绝对不能吃狗肉。住房不能乱敲乱打,也不能乱钉乱拆、乱堆放东西,远出外地、临行前忌打乱物品。孕妇和妇女在坐月期间不能上树摘果子。
2.正月初十这天禁风去,正月二十这天禁风回。这两天人们不准用金属利器,不准大声叫喊,不下地干活。禁好了,全年的风来得顺,走得顺,不遭受大风之灾。
3.二月初一禁麻雀,二月惊蛰禁虫。这两天人们不下地干活,禁好了全年不受麻雀鸟、虫之害。
4.三月初一禁雷公。这天是雷公生崽日,人们不能下田地干活,否则惊动雷公,雷公大怒,天下大雨涨大水,天下人就会遭殃。
5.三月初三禁土地公。四月初一禁箭猪。人们用竹弓插在地边,使箭猪不敢危害农作物。
6.五月初一禁毛虫。五月分龙节,即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人们不能做工、不用刀,更不能挑粪桶。用刀砍着龙脉,动了粪桶,就触犯雷公,这样全年就会大旱,谁犯了这一忌,将遭到全村人唾骂。
7.五月初五禁蛇。这天,家家户户用雄黄酒洒屋前屋后,以禁蛇进屋。晚上人人洗药水澡,把全身的寒气洗干净,全年不生病,个个身体健康。
8.小暑禁鼠,大暑禁野猪。瑶族有“小暑不进圆,大暑不进田”之说。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禁忌习俗,正逐步改革和消失。
9.人死之后,尸体存放的地方要严加看管,不能让猫从尸体上过,否则会引起尸体复生闹事,使家人不安。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件,要用稻草烟火熏过。否则送不走灵魂,出殡路过的地方,各家各户要紧闭户门。
10.瑶族有打猎和祭祀山神的习俗。打野猪是瑶族的一大特点。每当打得野猪后,就要用野猪头、脚和公鸡祭祀山神,以求每次上山打猎都有收获。祭祀完毕,按“见者有份”的原则,凡当天到山上打猎的人均得一份野猪肉。野猪头是给倒山人(打死野猪的人)的最高奖赏,野猪脚是分给带或搜出的人的奖励,内脏由大家共享夜宵之乐。祭祀“肉坛”要用公鸡。因此,“偷公鸡”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众人推选几个机灵的小伙子去“作案”。“作案”的对象是村里平日里嘴巴最坏的妇人家。“作案”办法多种多样。令该主家人防不胜防。大多是挑几个能说会道的人到“作案”对象家,或与主人谈天论古,或找开心的话题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以麻痹主人。趁主人得意忘形之际,一机灵鬼便将主人的公鸡摸走。这样偷鸡百分之百成功。作为补偿,第二天早上便有一份与公鸡相等价值的野猪肉挂在主人家门口。这时主人才知道上当。也是这时主人家禁不住破口大骂:“你们这些挨刀砍的短命鬼,挨枪打死的,一枪一个,不挨枪打死,也挨跌死!”总之,骂得越毒人们越高兴,打猎的要的就是“一枪一个”的效果。然而骂归骂,主人家心里也明白,也就一笑了之。
11.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
12.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亥日不杀猪,酉日不杀鸡,丑午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13.瑶族十分尊敬长辈与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随地吐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首,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14.火塘是瑶族家庭生活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瑶族忌吃狗肉,所以到了瑶族地区,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要吃狗肉。还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乌龟、蛇和鳝鱼。
15.瑶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有的为三月初三日)举行祭龙仪式,内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盘古、玉皇、神农等,求其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钱财顺利。祭祀的同时,举行扫寨活动。祭龙扫寨活动,禁止妇女参加,也谢绝外人进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寨人,必须等祭祀完毕才能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