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63.资源瑶族的节庆(中)

(2025-10-01 06:44:44)
分类: 资源县

清明节。每年公历45日及其前后,即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的某日为清明节。每年清明节的前三天后四天,家家户户都要备酒肉、鸡、粑粑、鞭炮、纸钱,到祖先的坟前烧香、化纸、磕头作揖,给坟墓清除杂草或重新垒土,称“扫墓”“挂山”。各宗族的男丁们要到祠堂内会餐,俗称吃“清明酒”。瑶族清明节还有“进丁”的习俗,就是头年或当年清明节前后所生男婴之家,须备一斗糯米糍粑,一对红蜡烛,一封鞭炮和一对银元,清明节“进丁”,即在清明图纸上写下婴儿姓名,这样才被承认为本宗族子弟。没有“进丁”者,日后被人欺侮,族人可以不管,平时有人还骂你为杂种。瑶族做的“清明粑粑”,实际上是艾糍粑。即节前从山里把艾叶摘回来洗净煮烂后与糯米粉揉合,再做一个个小圆球放入开水中煮熟。艾糍粑香甜可口,并且可放十天半月都不变质。

吃新节。农历六月初六,瑶族又称之为“吃新节”,又叫“半年节”。这一天瑶民选择最早成熟的粮食作物,做成熟食品,先给狗吃,再祭祖先。相传稻谷进入瑶山时,主要得益于狗的功劳,在敬狗的同时,家家都要备上好酒好菜,进行祭祀。祭礼分为“荤祭”与“素祭”,荤祭的祭品是猪、鸡、鱼肉,谓之“三牲”。素祭祭品有地黄花、木耳、豆腐,谓之“三素”。吃新节这天全家都要开怀畅饮,并且家家都有冬瓜这道菜。瑶家过年吃萝卜,过半年节吃冬瓜的习俗已沿袭多年,至今没变。

晒衣节。每年旧历六月六是盘瑶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暴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鸭欢庆,别有情趣。

非斗牛,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会餐”。这一天姑娘们自带花蛋、花粑、糖等自制食品到野外相聚,一边观赏品评“三花食品”,一边唱山歌,讲故事,还谈论个人恋情婚事、烦恼喜事。姐妹“斗牛”,如有小伙子偷看,一旦被发现,就得受“处罚”,为姑娘们拣柴烧火,煨烤食品,寻找野果,采摘山花,而且不能逃跑。否则姑娘们会取笑,会相互宣传出去成为笑柄,相好的姑娘会认为他没志气而和他告吹,每年斗牛节都会发生小伙子被罚的事。

月半节。农历七月十四为“月半节”,俗称鬼节。节前,各家各户都包粽粑,有枕头粽、羊角粽、猪肉粽、糖粽。十四日晚过节,家家都菜肴丰盛。饭前,先敬奉祖先,各家各户给三代祖先分封纸钱包,包上书写“敬奉XX公婆受领钱一对”,然后洒上鸡血,再将之火炬。焚纸包时,嘴上要念叨是谁寄给谁,并且用石灰在纸包周围画上圈,意为警戒,防止野鬼孤魂抢钱。十五日各家各户到村外三岔路口烧纸钱,泼水饭,其用意是施舍那些无人敬奉的孤魂野鬼。同时燃放鞭炮,送祖先回归阴曹地府。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十四日晚,瑶族青年男女三五结伴“偷秋”。此时,他们选择到最泼辣的妇女家地里偷摘西瓜、嫩包谷和花生一类的东西,故意惹祸,让失主十五日早晨发现失窃后破口大骂“盗窃者”。他们认为八月十五日挨骂才会运气好,身上的“晦气”、“不吉利”会被“骂”得一干二净,丛此百事顺意。十五日晚上,人们聚集门外赏月,同时分食中秋月饼。

“耍歌堂”节。“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届时,各村寨的人们抬着祖先的画像,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物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汇集于事先选好的耍歌堂(地势平坦的村寨)。炮响为号,吹响牛角曲。蓄发盘髻、头包红布、插着美丽羽毛的英俊瑶族小伙,在锣鼓声中跳起刚健欢乐的长鼓舞。身着绣有绚丽花朵、纷飞彩蝶、秀丽山河、飘浮彩云的瑶族姑娘翩翩起舞,选择意中人。情投意合者则双双对对离堂而去,在山坡上、树荫下,通过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其他人或是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或是高唱瑶歌、极目远眺,场面十分热闹。歌堂,是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的节日。“耍歌堂”开始,即把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后面伴随有锣鼓和腰鼓队,燃放土铜炮。当中老年人抬着祖公神像巡游街巷时,广场上聚集着一群群女青年、男青年,他们两个一对、三个一伙,对着年轻姑娘唱起歌来。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呀,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

“夕九节”。每到年三十晚,全国城乡在欢度除夕。然而,瑶族人民的“年三十晚”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他们称为“泣九”,意即“夕九”节。每年这天,瑶家的村村寨寨,都杀猪宰羊,添菜置桨;擂响牛皮鼓,穿起民族装,亲朋好友,互访拜年。寨内村外,一派“春节”景象。瑶胞为什么选这一天作为“除夕”呢?相传在很久以前,资源人也生活在平原地区,他们勤劳开垦,奋勇狩猎,生活过得很和睦。有一年,将近年三十晚的时候,异族统治者侵占了他们的家园,不但抢走了家畜谷物,还要掳劫瑶胞去当奴隶。眼看就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全体瑶胞奋起反抗,浴血奋战了很久。由于寡不敌众,他们采取了战略性退却。妇幼在前、青壮年在后,且战且走,向荒无人烟的深山进发。断后的青壮年,杀退了追兵。开路的老年人,披荆斩棘。一路上又战胜了毒蛇猛兽,终于通过了“暗洞”和“亮洞”,来到了他们目前生活的地方。当他们安营扎寨之后,才想起今年还没有过年,于是就完全按照“除夕”的格式,既庆祝反抗异族侵略的胜利,也庆祝瑶家新生活的开始。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因此叫“夕九”节,相沿至今,每到这一天,广大瑶胞都欢庆“夕九”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