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52.资源瑶族的婚姻(2)

(2025-09-17 06:43:11)
分类: 资源县

1、自由恋爱以歌传情。瑶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过去有“走寨”、“爬竹楼”、对山歌的习惯,以歌为媒,通过对山歌来物色对象较为普遍。瑶族人家每逢节日喜庆和农闲时节,未婚男女青年都喜欢聚集在一起,通过对歌谈情说爱。他们的对歌之恋不分男主动或女主动,只要看上对方,就主动向对方表达心意,不过女方更为主动。当一个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主动唱歌向对方求爱。男女一问一答直到深夜,一旦“相准”了自己的对象后,便交换定情信物。男方送女方的一般为银镜、钻戒、手帕、毛巾等,女方送男方的一般为带(可作裤带、帽绳、背鸟枪带等)、绣花鞋垫、精细草鞋、荷包等。赠送定情物是私下里进行的,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或是悄悄地在对方不易察觉的时候偷偷将定情信物放进心上人的口袋里。信物送出后,不要对方立即表态,当时必须接受,否则被认为不礼貌。得到信物后,要秘密珍藏起来,连父母也不让知道。

男青年接受女方的定情物后,如对姑娘有意,也不一定要向姑娘表白一番,只要从此勤登姑娘的木楼,常与姑娘做伴,姑娘也就心知肚明了,俗话说:“要想老婆到,脚板走出泡。”于是姑娘将第二条、第三条花带和草鞋陆续送到男青年手里,小伙子也会回赠相应的礼物。一些胆大调皮的姑娘,在对歌时,还邀请同村的姐妹一起去抢小伙子的腰带或手镯,如这小伙子也有意,便任其抢去。否则,无论如何也要设法将自己的东西抢回来。情投意合者,双方悄悄出门,在村头岔路口烧一炷香,发誓结为百年之好。

2、说媒定亲。瑶族男女青年之间经过自由恋爱后建立感情,在一段时间内互相来往,男到女家帮做工,女到男家帮做工,得到双方父母同意后就正式决定婚姻,请“棉故”(汉译:瑶奶)即媒婆去说亲。初次去不一定带东西,也可带少许礼物。一般是一斤肉、一斤糖或饼、一斤酒等。嫁女方得知“棉故”要来说亲后,便酿制一坛酒,数日后酿成时,如酒味醇香甘甜,便同意这门亲事,如酒变味,则表示拒绝这门亲事。

嫁方方父母同意后,就把女儿的年、月、日、时交给“棉故”带交主婚方,由主婚方请算命先生合八字,测算这对青年人是否能结为夫妻。订婚后双方要进行“看当”(看家庭情况),先由男方家到女方家“看当”,后由女方到男方家“看当”,“看当”是由男女双方的长辈和亲人陪同,一般不需多少礼物,特别是结婚后两边做工和继承祖业的,双方都不要彩礼。双方经过“看当”后,就要决定举办婚礼日期,具体的日子(吉日)要由男方去女方家商定,要带四个圆槟榔和一些酒肉等礼物,多少礼物没有具体规定。四个圆槟榔是代表请女方的“四大位”即“正亲”(女方自家的长辈)、“脉正”(父亲最大的长辈)、“六房”(房叔最大的长辈)、“水源”(母亲最大的长辈)。女方接到男方的槟榔后,就把“四大位”请来,商量办酒席的规模排场,协商要主婚方送多少酒菜来,并定下婚礼吉日。然后女方也要送四个圆槟榔给男方表示请男方“四大位”商量决定婚礼大事。

女方出嫁的话,在出嫁之前这段时间里,可以不再参加其他农活,集中精力绣花(如绣花领、织瑶带等),备齐各类装饰待出嫁。若是男的出嫁,可用不着什么准备,到时女方家会送礼物来。

如果这对男女青年有一方父母不同意的话,他(她)们的婚事就办不成,将来也就不能成为美满合法的夫妻。有的只好通过对歌另选意中人,也有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种封建婚姻进行抵制的,青年男女双方私自商定逃婚,可逃到同意的一方家去,或者逃到很远的村寨,甚至山里去居住。父母先是不让回家,不承认这门亲事。但是,天长日久,经过多方说情,一般也就默认了。

订婚期有长有短,有一二年的,也有三五个月的。按商定的时间,男女双方可以自由往来,但不同居。

3、接亲送亲。男女青年订婚后,就开始筹办婚礼,按商定的日期,女方在前一天办酒宴。婚礼各请各的宾客,办多大的场面,没有严格规定,酒宴有十几桌到几十桌,但男方的酒一定要比女方的酒办得大,如女方办10桌,男方必须办15桌。

女方办酒的当天,由男方“四大位”和新郎以及一般陪客共4050人不等,送新郎到女方家去“添人口”(瑶族结婚两边都要添人口),实际也是去女方家接亲,带多少彩礼没有具体规定,婚礼前由双方商定。当新郎和客人到达女方房屋边时,女方在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迎接,并预先派出一名男子,一名结了婚的,一名未婚的,给新郎披红挂彩,然后迎新郎和客人进堂屋,由清水师(主持婚礼的司仪)给新郎进行“添人口”的仪式,然后酒宴开始。女方的酒宴一般是在晚餐,男方的客人都要在女方家住宿一夜,第二天才和新娘、女方的宾客一起去男方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