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笑着活下去
笑着活下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198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10.资源人的工艺(第一版本)(1)

(2025-07-31 07:51:58)
分类: 资源县

一、酿酒

资源人心灵手巧,涌现过许多能工巧匠,其手工艺十分精精湛。酿酒是资源人祖传的精湛技艺。如酿制甜酒,香糯经温水泡发,用木甑蒸熟,冷却加酒曲拌匀,入缸发酵。夏秋需两天左右,冬春需三至五天,即散发出浓郁扑鼻的酒香,口感蜂蜜般甘甜,故名“糊娘酒”。其酒中掺入适量的泉水,待数日后,成为一缸纯正低度、清澈甘甜、止渴生津、开胃爽口、不腻不醉、四季皆宜的保健“水酒”。资源人一般选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酿。选上等糯米、酒曲,制成酒酿后,加入干净、清凉的井水过滤,调成20°-50°左右的水酒,装坛密封,待用。此种水酒喝来甘甜醇和、爽口、不上头酒量大的可以从早喝到晚,喝个十来斤没问题。再说“烧酒”,先泡发优质黏米,上甑蒸熟,冷却加曲,入缸发酵,然后上锅蒸馏,分级截酒。有的家庭用坛或罐盛酒密封入窖,待若干年后再取出饮用,则是有名的“陈年老酒”。这种酒富有内在质量,喝来清淡醇和,芳香可口,却醉而不知。资源人利用深山中草药丰富的优势,根据年龄、体质不同,喜欢喝自己配制的不同的酒,更能增强体质,有防治风湿的,温补健身的等等健康人常量饮之,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烧酒分单酒、双酒、三花酒,单酒在22度左右,双酒为22度至38左右。三花酒为50左右。烧酒为大米烤制,另外还有用杂粮酿制的苞谷酒、高粱酒、红薯酒、小麦酒,这些酒一般度数较高,红薯酒则度数不高,清香醇和,酒性后劲大,酒量不堪者,往往几杯落肚,就醉意朦胧,飘飘然如临仙境。资源人孕育美酒,美酒又为资源人带来了盎然的生活情趣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民族风采。

二、织染

传统的资源喜穿青蓝深色衣裳,在过去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下,穿戴的布料大都为当地手工生产。即将自己种植或采购来的棉花,用竹木制成的纺车织棉成纱,纺麻成线,再用脚踏手摇织布机(木制的)织布,生产12尺宽幅的白布,然后用种植的蓝靛叶煮汁染成蓝布,或加染料染成青布及蜡染成黑白相间的花布。主要用青纱包头、腰带、绑腿、鞋帽用布、被子等。染布工艺流程是把蓝叶捣碎放入大铁锅中蒸煮,将蓝汁充分提取,经过滤为蓝靛,用大染缸装着,再将蓝靛与白布放入锅中煮泡拧干上了色的青布,每匹用圆木棒卷好后放置在石板与凹形的踩石中间,由染工两脚踏在凹形踩石上,两手抓住横梁,两脚一左一右,滑动踩石,青布通过反复滚压,颜色均匀,不易脱靛最后将青布放入清水中洗涤、拧干、晾干、烫平后即完成染布工序。这一工艺而今已失传了。两水苗族乡烟竹村、车田苗族乡黄保村洞田街、县城八宝冲还留下染布的凹石;河口瑶族乡葱坪村还有一处地名叫“靛屋厂”,据说那是居住这里的瑶族人种植蓝叶加工蓝靛的地方。

三、榨油

由于资源人居住的地方多为山地油茶、桐子是传统的种植项目,而且面积大产量多,因此榨油成了资源重要行业和经济来源。油茶、桐子是资源人在解放前到桂林、潭下、龙胜等圩场进行交易的主要商品。油榨均为手工操作的木榨。先将桐油或油茶籽焙干,放在石碾中捣碎,然后熟,用竹筐扎好放木榨中榨取油脂。据《资源县志》记载,民国年间全县共有油43个,年产桐油45万公斤。其中瑶族聚居的两水(包括河口)就有16个,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五里一油坊,处处是桐山”和“家有千株桐,一世不受穷”的俗语,确是对当时产桐之盛的真实写照。解放后这些油榨坊纷纷转产其他行业,绝大多数榨坊亦随之停办,榨油业日趋衰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