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9.资源人的饮食

(2025-07-30 14:04:40)
分类: 资源县

资源的传统食粮以大米为主,辅以红薯、玉米、高粱等各种杂粮。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推广,粮食产量迅速提高,资源人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

资源人喜欢喝油茶,油茶具有驱疲养神、消暑解热、祛湿除寒之功效,咸、苦、辛、甘、香五味俱全。资源人常根据时令的变化,在每年的立冬以后用糯米加工的米花(糯米蒸熟,晾至半干,再用碓舂扁,并常用染色剂染成部分红色)、“泡古”(将糯米蒸熟放石碓坎春成糍粑,再加入臭皮藤、老鼠葛打乱,捞出晾至半干,用刀切成小方粒晾干)、糍粑、红薯干、包谷、花生、黄豆等作油茶的底料,以生姜、大蒜、葱花、茶叶为佐料,用猛火先将油茶底料在油锅里炒熟、炒香,再将茶叶微炒放水煮烂用擂钵捣碎。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姜末炒香,用茶叶篓把擂钵里的茶叶水过滤到油锅里,再将茶汤烧开,撒上胡椒、蒜米、葱花等作料,便成那似金黄色且香喷喷的油茶。当品尝着这味香色美的油茶时,回味无穷。

糍粑。资源素有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每至腊月,各村寨里的人三家五户地互相邀集,并选择“打七不打八”的日子,将糯米集中用甑子蒸熟成糯米饭后倒入粑坎中,再以粑槌春烂至胶状,将簸箕撒上干米粉或石膏粉,将舂烂的糯米置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并一个个晾在谷垫里或门板上。待晾干八天后,放入木桶用立春前的冬水浸泡备食。

资源打年粑时不仅打白米粑,还要打一定数量的粒子粑、高粱粑、玉米粑、“燕子花”粑等,在打粑粑结束时,还要打一坎米豆粑。即在糯米饭里放上葱、姜和煮熟的米豆,待打成粑后,放入炒好的芝麻粉裹着吃。此粑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备受青睐。糍粑的吃法很多,可烤,可煮,可煎,各种吃法都味道可口。在春天三四月里去远地做农活时常当午饭。

资源人经常食用的有豆类、蔬菜、瓜类等。佐料有辣椒、花椒、葱、蒜、韭菜、姜、山胡椒、春芽等。资源人喜吃辣椒,常备有干辣椒和酸辣椒。由于资源属高山地区,气候寒温,生产条件差,加之过去油食少,资源人喜食酸菜。腌酸菜有辣椒、酸盐菜、萝卜干、藠头、刀把豆、茄瓜等。它有助于吞咽、消化,能驱寒、除湿、舒血活瘀,炎热天气可消热解渴。逢年过节打豆腐,常用油炸成“泡豆腐”,也常做“豆腐乳”。也常将“饭豆”、黄豆做成豆瓣酱。春天上山扯苦笋、蕨菜,用水煮后,浸于木桶中备食。另外,楠竹笋、水竹笋、烟竹笋、黄毛竹笋炒酸菜也是一道消火清热的好菜。

肉食资源人以食猪、牛、羊、鸡、鸭、鱼等为肉食。由于居住分散,过去当地又没有“赶圩”的习俗,因此,多是“养个猪为过年”。过年了,杀猪后将大部分猪肉,用盐、酒腌过,再挂在火塘上熏成腊肉,过节来客再煮食。一般要吃到“六月六”,也有的一直吃到过年,甚至有两三年的腊肉。炖猪、牛、羊肉时,喜将大块萝卜一起炖,即去膻味又有药补之功效。逢年过节,喜庆场合,常将猪肉做成“粉蒸”。资源野生动物多,过去人们经常去狩猎,将猎回的野猪、熊、麂当场分给众人,因参加人数多,分的数量少,一般都即时食用。资源人爱将鱼制成“干鱼仔”,用来馈赠亲友、送酒下饭。例如“浔江鱼”也成了一道著名的美味菜肴。

资源人经常食用的莱肴除自产的豆类、瓜类等蔬菜外,还有笋、蕨菜、毛豆货、野芹菜、香菜等。佐料有辣椒、花椒、葱蒜、韭菜、生姜、山胡椒、椿芽等。资源人最喜吃的还是辣食,家庭经常备有干辣椒和酸辣椒。尤其五排一带,地处高寒地区,气候寒湿,吃食不辣便酸,他们常用笋子、蕨菜、辣椒、萝卜、豆角、茄子、生姜、黄豆、青菜等腌制成酸甜可口的酸菜。资源人逢年过节很喜欢打豆腐,或鲜吃或油炸,也喜欢用豆腐做豆腐乳。还常将黄豆腌制成真豉。在每年春笋萌发时,资源人很喜欢成群结队地上山扯笋子、摘蕨菜,将笋子、蕨菜用水煮熟后放入木桶中备食。

资源人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都食猪、牛、羊、鱼、鸡、鸭、鹅等肉。由于居住分散,过去在当地没有赶圩的习俗,因此,多是“养猪图过年”。尤其是边远的苗家人,平时买鱼肉不方便,为方便平时待客,他们在过年杀猪后,将猪肉35斤一块地砍下,用盐、酒把猪肉腌上一两天,再挂在火塘上以柴火熏成腊肉。腊肉一般要吃到农历“六月六”、“七月半”,也有的一直吃到腊月接鲜,甚至有个别的家里还存有两三年的“老腊肉”。

资源人喜欢上山狩猎和下河捕鱼。在春洪暴发时,他们总喜欢冒着大雨在洪水里用渔具捞鱼,将捞回的鱼制成“干鱼仔”用来馈赠亲友、送酒下饭。浔江的“干鱼仔”现已成为广西“三宝”之一。每到冬天,他们总是邀上三五个猎手去山里狩猎,捕回的野猪、野兔、麂子等见者有份,捕回野兽的全部煮食,成为狩猎人的“和气饭”。而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此俗方才逐渐淡化。

资源民风强悍,性情豪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每到逢年过节、亲友相聚时,大家举杯祝福,对酒抒情,情添酒兴,酒助情深。资源人饮用的酒,最为著名的要数水酒。大部分资源人一般都选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酿制水酒。资源人选上等糯米、酒曲,制成酒酿后,加入凉开水泡制后过滤,调制成15°一20°左右的“水牯铳”酒。因这酒口感好,后劲大,皆做家中佳酿,专以招待贵客。同时,资源人还喜欢自烤烧酒,他们用大米煮熟加入酒曲烤制成30°左右的锅酒,还喜用玉米、红薯、高粱等酿制杂粮酒。饮酒是资源人的一大爱好,他们一边围坐在火炕边陪客人饮酒吃着火锅,一边用酒罐子在火炉边煨着烫开的烧酒,主家掌壶,客从主便。大家抒情述旧,交杯换盏,歌饮为欢,畅饮竟夜,一醉方休,即便酒量小的客人见此热情,也难免喝醉。

资源人喜欢喝茶,并以谷雨茶为上品。将谷雨时分采摘回来的谷雨茶煮熟制作成一小坨一小坨烤干备用。谷雨茶不仅能清凉解渴,而且是一剂治疗肠炎吐泻的特效良方。此外,五排苗族还喜欢喝九节风茶和甲梨茶。九节风茶芳香扑鼻,祛风除湿;甲梨茶橙红色美,甘甜可口,是苗家人款待客人的一大民间饮料。

资源人除了日常性饮食外,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新年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都按人头计算,每人烤上一个糍粑沾蜜糖,白糖吃,不能分食,以象征在新的一年中人人身体健康,生活甜蜜,家庭团圆。

惊蛰节每户都要煮糖粑粑吃,认为吃了糖粑粑会粘住各种鸟、虫害的嘴巴,减少当年虫害,获得五谷丰收。

坨坨饭。凡上山耕作、扯竹笋、挖蕨粑、狩猎等外出劳作时,资源人常将米饭捏成团,中间放上辣椒或酸菜。中午时分,在火上烤热即食。大的坨坨饭约半斤米的饭,小的也有两米饭左右。

竹筒饭。外出远地劳作只带米和盐、辣椒。要吃饭,就地砍一根毛竹,断节成筒,再在竹筒的一端戳洞放入米、水、黄豆、花生、生姜、盐等作料,用泥巴封堵洞口,放在火上煨熟,劈开后,就成了香喷喷的竹筒饭。

阳春二月,百草萌发,资源人喜欢到田头地角摘回一种叫“燕子花”的草本植物,带回家里洗净砍碎拌上米粉并放少量白糖捏成团后,蒸熟成燕子花粑粑,这种食物现已成为宾馆饭店的特色小吃。

立夏吃粑粑是资源人的传统习俗。每在立夏节这天,用大米掺少许杂粮,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在锅里和上一坨“粑粑娘”后,再用“粑粑娘”在簸箕里与米粉沾捏成拇指粗的长条,用剪刀剪成拇指大小般的粑粑,搓圆后倒入铁锅里用油炒熟炒香放盐或放糖食用。资源至今还流传“立夏吃了粑,石头踩出岔”的民谣。

农历六月六是五排苗族的半年节,也是苗族的粽粑节。苗家人事先用稻草灰水或槐米水将糯米染色后,加入米豆、板栗、腊肉、干鱼等作料,用广竹子叶煮熟洗净包成牛角粽或枕头粽,置锅里拌臭皮藤、火炭树叶和蕨叶,猛火蒸煮34小时后,就成了芳香四溢的粽粑。

烧烤。杀猪时,喜欢在火上烧烤几份猪肉、猪肝大家分享;在野外劳作时,捉到的螃蟹、青蛙、蛇等就地进行烧烤。家里大人外出做事时,如果在田埂或山坡上发现红斑纹的四脚蛇,叫狗婆蛇,资源人经常捉取破开,去头、皮,除内脏,撒上食盐在火上烤熟给小孩子吃,这有助除疾健体。

扑食昆虫,最喜欢的要数蜂蛹和麻虫,其次还有松树虫、水爬虫、蚱蚂等,将它们用油爆炒放入盐、生姜等作料后,以作家常菜肴。

资源人还有在户外煮蛇肉吃的习俗。据苗家老人传说,“鸡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鸡”,如果在屋内煮蛇,蜈蚣闻到蛇的香味后,会爬来屙尿到蛇肉里,人吃了就会中毒,所以捕到蛇后,只能在户外空旷地煮食。如果在户内煮食蛇肉,也必须在菜锅的上方用斗笠遮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