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4.资源汉族的丧葬习俗(第二版本)
(2025-07-24 07:08:17)分类: 资源县 |
资源县都实行土葬,大都讲究“风水龙脉”“墓地坐向”,择地而葬,有诸多丧葬习俗。
1、报丧地:老人去世后,马上焚烧“落气钱”,“落气钱”纸的重量为1.8千克,纸灰要用白布袋子装好放入棺内。孝子随后要腰系麻绳、头顶白布,逐家挨户跪拜家族邻里,亲属好友到其家中帮忙治丧,还要跪请师公歌郎、吹师鸣响。
2、尸浴更衣:子女为死者从头到脚沐浴、剃头梳头,然后更寿衣,寿衣内为一件棉布白衬衣,其余为棉布黑色或蓝色衣服,其衣服件数须取奇数,有穿3件、有穿7件,最多9件,但忌5件。大衣襟长衫在最外层,裤子一般穿3条。
3、装殓:入棺前在棺内底部放一层火炉灰,盖上与寿岁相等的杯印,垫上与寿岁相等的棕皮,再置尸入棺内。尸体入棺也特别讲究,要放正中,头也不能偏向哪一边,否则说偏左利于长房子孙,偏右利于小房子孙,然后用除去纽扣的衣物塞紧两边,放好“落气钱”灰袋,加盖寿被,并将少许银器(金器更佳)塞入死者口内,还让死者右手抓桃木棍,以示驱邪,左手握一饭团。
4、闭殓:入棺后,加盖,留空,以便亲友吊唁时瞻仰遗容,直至亲友到齐后才择吉时密封。
5、设灵堂:根据离安葬吉日的远近和子女的多少,确定在家停留的时间,一般2天至3天,如果日子不凑,甚至十天八天,其间道家法师昼夜“做道场”、上祭文,歌郎夜间唱孝歌陪灵,孝子披麻戴孝,昼夜守护,吹师鸣响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6、移柩:出殡前一晚的三至五更,选择吉时移柩,以前未闭殓的此时闭殓,随即鸣炮移出屋檐外停放至出殡。
7、出殡:出殡时,幡幛引路,花圈随行,沿途孝子不时回头向灵柩跪拜撒冥纸,吹师鸣响不停地吹唢呐、长号和鸣锣敲鼓,一路燃放地铳鞭炮,直到将灵柩送到墓地。
8、下穴:下穴要选定吉时,首先是鸣炮将棺木下移到穴内,按地理先生的要求,拉线对准山向安放好,然后烧“地契”和“呼龙”。烧“地契”意味着向土地爷要地,烧“呼龙”即把周边的龙脉呼拢,最后护土夯实。送葬人员回来时要摘一朵“四季青”(即常绿树种)叶插在头上,回家进屋前要在屋外事先倒好的热水盆中洗手。
9、谢唁:谢唁是孝家设宴款待所有参加吊唁和送葬人员。谢唁的时间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也因时序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前,西延一带是出殡回来后的中午设宴,五排一带则是出殡前的晚上设宴。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在西延地区,出殡前的晚上由于参加吊唁的人多,当天晚上出几个碗的菜,菜肴比较丰盛,出殡后的中午又办酒席,五排一带由于居住分散,部分人下午要回家,则采取出殡前的中午办酒席,出殡后的早晨也办比较丰盛的早餐。在梅溪、瓜里还有出殡前的晚上或半夜,女儿合办或单独办洒席的习俗。
10、培“三朝土”:安葬后的第三天早晨,孝子到墓地培土砌坟,在未培“三朝土”前,孝子不能出门做事,也不能串门。